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阅读心理与审美接受刍议

发布时间:2017-09-06 01:08

  本文关键词:文学阅读心理与审美接受刍议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阅读 价值取向 心理接受 审美需要


【摘要】:在文学阅读中,读者的阅读心理会随着作品故事的深化而不断进行着自我修正,这个过程不仅是个人的情感释放和心理缺失补偿的过程,而且是读者进行审美的过程,进行文学阅读关键是要做好教学的引导工作,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取向,精心选择那些符合他们阅读情趣和阅读心理的作品,让文学的审美促进阅读者心智的成熟。
【作者单位】: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词】文学阅读 价值取向 心理接受 审美需要
【分类号】:I0-05
【正文快照】: 文学阅读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欣赏,阅读中并不具备更高层次审美要求的、知识阅读者对在文本和语言的认识过程,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心理完善,需要阅读者在阅读前有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读者对作品的内涵意蕴和情感渗透的接受。文学阅读的主体是读者,文学所提供的内容,由于接受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庆;;《聊斋志异》中的世情悲剧意识及其消解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华泉坤;牛振宇;;理智丧失后的大智——李尔王的“疯癫”与尼采美学中酒神式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陈文忠;;比较诗学的三种境界——中国比较诗学的学术进程与研究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武彦君;中国现代文学悲剧精神的演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宋雪;谢劲秋;;俄狄普斯之旅——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裘德的悲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尹俊燕;;语文教育中悲剧艺术的审美学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方钦;;多元批评视野下的“玫瑰”——《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在当代中国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陈建春;;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夜色温柔》主人公性格剖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余世锋;;林黛玉形象的美学特征及功能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浏;;论晚唐咏史诗的炼事与炼意[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莫其逊;;和谐、圆与中国古代悲剧的“大团圆”模式——兼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代悲剧之异同[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6 张华;;鲁迅与尼采悲剧观比较浅论[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7 孔建平;;比较视野中的文艺美学学科定位问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4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5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丽萍;关于现时香港初中戏剧课程的美育导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耿潇;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世界中的欲望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君;论阿来长篇小说的悲剧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夏海娟;追寻自由灵魂的重塑,挣脱宿命论的囚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秀红;李锐小说的悲剧意蕴[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洁;20世纪初《红楼梦》研究析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斗格吉;论《朗萨雯波》的悲剧色彩[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蕴如;演奏直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艳;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晖;儒风飞扬 家国共存[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1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01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4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