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特的政治审美思想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阿伦特的政治审美思想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阿伦特 文学艺术创作 汉娜 美学思想 taste 审美思想 通感 民族成员 心理感觉 传承知识
【摘要】:正汉娜·阿伦特被人们看作是政治哲学家,因而她在哲学特别是政治学方面的贡献分外被人们所重视。而她的美学思想特别是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启示作用和开拓价值,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王寅丽女士曾经著文,剖析阿伦特对康德判断力概念的政治解释,在政治哲学层面,给人诸多启示。1其实阿伦特的这些解释对文学艺术同样具有宝贵价值,是值得深入挖掘的。一、趣味:文学艺术作品质的规定性趣味(Geschmack、taste)是康德和阿伦特都
【作者单位】: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关键词】: 阿伦特;文学艺术创作;汉娜;美学思想;taste;审美思想;通感;民族成员;心理感觉;传承知识;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汉娜·阿伦特被人们看作是政治哲学家,因而她在哲学特别是政治学方面的贡献分外被人们所重视。而她的美学思想特别是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启示作用和开拓价值,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王寅丽女士曾经著文,剖析阿伦特对康德判断力概念的政治解释,在政治哲学层面,给人诸多启示。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徐纪阳;;“鲁迅传统”的对接与错位——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连银;;明代科场评卷方式考——以乡、会试为考察对象[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吴元康;;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间几则通信的时间问题[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丽凤;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凯建;阿伦特论马克思[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2 王宝霞;;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张淳;陶东风;;阿伦特、卡夫卡与极权主义统治的元素[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4 王晓渔;;汉娜·阿伦特,此时此刻[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5 苏友贞;;阿伦特的《心智生命》及中译的可能问题[J];读书;2007年05期
6 孙传钊;;阿伦特与卢森堡[J];书屋;2007年07期
7 陶东风;张淳;;阿伦特《精神生活·思维》中译本指谬[J];文艺研究;2009年06期
8 陶东风;;阿伦特式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汪海;;站在“行动”的立场上——读阿伦特《人的条件》[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3期
10 涂文娟;;公共与私人:泾渭分明还是辩证融合——汉娜·阿伦特的公/私二分法[J];哲学动态;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继海;;“不止是爱情:从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书信看二人的关系”[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白刚;;哲学的政治实现与政治的哲学实现——马克思和阿伦特政治哲学的不同路径[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阿伦特为什么重要?[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蔡青竹;阿伦特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汉娜·阿伦特:思想深处的美丽烛光[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陈伟;政治思想家阿伦特的当下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范素;阿伦特深处的矛盾和文本冲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思郁;阿伦特论马克思[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肖自强邋(本报书评人);阿伦特与马克思的路径叠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记者 王胡;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获阿伦特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徐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理解政治生活:阿伦特与亚里士多德“自足”思想的分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刘擎 张念;见解和真相之间,,有时存在着一个裂缝[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2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陈联营;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中的判断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4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的世界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朱亚男;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马成慧;阿伦特行动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乐小军;政治恶与现代伦理的困境[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娟;同情与政治:阿伦特的政治存在论[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刘颖;公共领域的三重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15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1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