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的再语境化——从龙应台的译作《紫杜鹃》谈起
本文关键词:诗歌翻译的再语境化——从龙应台的译作《紫杜鹃》谈起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 再语境化 互文性 心理构建 译者主体性
【摘要】:当前对再语境化的研究或以互文性为主,或停留在广义的社会文化层面,没有突出语言使用者主体。本文意图明确再语境化和语境是人类心理构建的内核这一观点,指出翻译过程是译者运用再语境化和互文性主观梳理语言关系以达最佳效果的过程,诗歌翻译也是如此。作为"个体的人"和"集体的人",诗歌译者的文化观影响了诗歌形式、意境、典故和神韵等方面的再语境化。本文还进一步提出:在译者笔下,源语文本、源语文本的前文本、目的语文本、目的语文本的前文本在再语境化过程中联接在一起,形成了更大的互文网络。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翻译 再语境化 互文性 心理构建 译者主体性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项目“诗歌翻译的再语境化研究”(项目编号:2013N19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爱默生的The Rhodora(《紫杜鹃》)发表于1847年,是首抑扬格五步格诗,共十六行,句尾以AABBCDCDEEFFGHGH形式押韵。1到4行、9到12行是对偶句,5到8行、13到16行是交韵。其中第3行和第6行例外,在扬抑抑格的三音步后,加了个重读音节。诗中的杜鹃花象征自然美和精神美,引领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显柱;;论语境的层次性对翻译的张力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2 孙建成;温秀颖;;从一首莎诗重译看翻译的语境对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3 辛斌;;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1期
4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从互文性角度谈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6 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7 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8 陈大亮;谁是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9 黄俊雄;“忠、优、美”翻译原则和“体”“神”“表”平衡模式暨汉诗英译实例分析与评估[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10 何自然;李捷;;翻译还是重命名——语用翻译中的主体性[J];中国翻译;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许文胜;;从汉语外来新词研究看文化策略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李晶;;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楼鲜艳;;译者的文化传输者角色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翟红梅,张德让;译者中心论与翻译文本的选择——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陈丹;;谚语翻译的“三美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刘世芝;;翻译、翻译主体性与翻译伦理[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余锋;;翻译标准的动态特征和原文差异性的保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郭莉;;揭秘信息误读——试论《潮骚》译本中的翻译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9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伍争;论陪同口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郑清斌;妥协、互动、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金帅;论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靖;法语幽默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追坤;杨必译本《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翻译表现及其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平;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2 司显柱;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兼评《孔乙己》英译本的翻译质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康志洪;人、地名翻译——跨语种的重新命名[J];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04期
4 崔丽芳;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误读现象[J];南开学报;2000年03期
5 胡宝平;论哈·布鲁姆“诗学误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高宁;论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兼论翻译标准的设立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7年01期
7 李捷;周榕;;转喻的主体性及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8 王玉j;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年06期
9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10 许钧;试论译作与原作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耿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中国乡民艺术的“去语境化”[J];齐鲁艺苑;2006年04期
2 韩加明;试论语境的范围和作用[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谷文静;;论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中的语境化特点[J];金田(励志);2012年11期
4 孙建成;温秀颖;;从一首莎诗重译看翻译的语境对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5 曾斌;陈志华;;再语境化:理论创新的一种可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2期
6 高楠;;批评自主性的语境规定[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2期
7 申丹;杨莉;;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学缘何相互依存[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8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银根;文化语境视角下李清照八首词翻译的对比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2 吕春敏;论翻译在文化语境中的“拓扑异构”[D];兰州大学;2013年
3 夏晓荣;从语境空间视角看《德伯家的苔丝》三个中译本的注释[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4 杨鑫;京剧服饰语境化与民间艺术典型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7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4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