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译者与译文本——以古诗英译过程中的虚实关系嬗变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03 20:38

  本文关键词:接受美学视野下的译者与译文本——以古诗英译过程中的虚实关系嬗变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接受美学 翻译学 审美介入 虚实


【摘要】: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不仅影响到文学史和艺术史的书写,而且为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其在翻译过程中所显现出的主体性作用开始得到承认。在接受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译者开始重新定位自己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诗英译本,分析了译者主体介入程度给虚实关系带来的审美信息与审美特质上的不同程度的变化,力图在传统译学所勾勒出的"原文本-译文本"的二维图景之上建立起新的"原文本-译者(读者)-译文本"的三维翻译景观。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接受美学 翻译学 审美介入 虚实
【基金】:吉林省社科项目“清代满族皇室诗歌创作研究”(2013BS104) 长春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满族皇室诗歌创作研究”(长师院社科合字〔2012〕04号)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译者及其主体性流行于20世纪中国文坛的翻译理论,大约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再现论或模仿论的,主要流行于20世纪中叶之前。这种翻译论以原作文本为中心,视译语文本为原作的临摹与复制。一种是语言论的,主要兴起于20世纪中叶之后。这种翻译论受到结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友珍;;论杨宪益文学翻译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童兆升;刘国忠;方英姿;陈海容;;散文翻译中“韵味”再现的层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周海鸿;;《红楼梦》前八十回匾额翻译中的超额和欠额现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程蓉;;品牌翻译中扭曲的信、达、雅[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孙晨;;从接受美学视角探析诗歌翻译中的意象移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赵娟;;广告翻译的接受美学[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9 蒯群;;简论席勒美育思想之现实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游瑞娇;;从克隆论看诗歌“三美”在翻译过程中的实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涛;;科技译文的审美标准[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玮;;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诗经》译本的形美传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冰;;从释意理论看《酒国》中的比喻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莉;;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董务刚;;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顺利;;岭南祠堂的审美特点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6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罗颖虹;霍译《红楼梦》人名英译的审美缺失与补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洋;《红楼梦》中比喻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亲知,史亚非;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性[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2 陈丽丽;;从《琵琶行》英译试论许渊冲与杨宪益翻译思想的差异[J];考试周刊;2011年28期

3 李菊霞;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处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赖yN华;欧阳友珍;;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典籍外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禹一奇;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交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可君;;虚实的变化之象[J];长江文艺;2013年12期

2 刘越;;浅谈艺术表现中的辩证规律[J];大众文艺;2013年22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966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66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d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