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英译过程中的翻译心理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19:10
本文关键词:《台北人》英译过程中的翻译心理探究
【摘要】: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白先勇先生的代表作,浓厚的历史感,圆熟的小说技巧和典雅流丽的行文风格造就了其永恒的魅力,堪称当代小说中的经典,在世界华人所到之处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作为汉语文学的《台北人》备受研究者瞩目,其深刻的内涵不断被挖掘,常读常新,但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应囿于源语的阅读圈,而应该为全世界的读者所共享,因而《台北人》英译在作者白先勇与叶佩霞的合作下,著名翻译家乔治高的编辑与校对后终于于1982年问世。作为作者自译的典范,《台北人》英译的研究大多从自译着手,缺乏翻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这部译作的研究价值似乎只显露冰山一角,有待开发。翻译心理学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初,由于其囊括翻译理论和心理学的相关概念,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理论框架尚处于构建期。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利用语言学、文化研究等方向研究翻译现象的常规,试图通过探究译者翻译心理过程和翻译心理运用的技巧来解释翻译现象,构建翻译理论的跨学科框架。语篇作为静止的纸质文本,其深层流动着的却是心理形态,每一句译文的产出实则是译者翻译心理的不断加工和重造。由于翻译是以语言为心理外部表征的心理活动,将翻译研究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对翻译理论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前人在翻译心理学上所做的研究,根据《台北人》的翻译实际,以跨学科的视角,通过广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相关定义和模型探讨《台北人》英译本,着重分析其文本英译中展现的翻译心理,并论证翻译心理对译文成功生成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同时借助此文本,论证跨学科翻译理论的可行性和前景,对今后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一定指导。本文共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及文本结构;第二章主要为文献综述,回顾以往对《台北人》英译的研究,以及翻译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和建构;第三章详细阐述了翻译心理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具体规律表现,是后文分析《台北人》英译的理论基础,涵盖从篇章到字词的翻译心理依据;第四章引入了认知心理学的两个分析模型,主要用以分析翻译过程中的复杂语言现象的选择心理:第五章是在三四章理论框架的界定下,着重分析《台北人》英译中的翻译心理形成、翻译心理表达、以及译文对原文语言特色的再现中翻译心理模型的应用。最后一章为本文的发现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翻译心理 《台北人》 表现规律 认知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46;H31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Introduction11-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3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3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5
- 2. Literature Review15-19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aipei People15-16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pproach of Translation Psychology16-19
- 3. Survey of Translation Psychology19-29
- 3.1 An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Psychology19-21
- 3.1.1 Definition19-20
- 3.1.2 Some Key Terms20-21
- 3.2 Motivations for Translation Psychology21-23
- 3.2.1 Source Language Psychology versus Target Language Psychology21-22
- 3.2.2 Translator Psychology versus Writer Psychology22-23
- 3.3 Laws of Translation Psychology23-29
- 3.3.1 Anchoring Effect23-24
- 3.3.2 Garden Path Phenomena24-25
- 3.3.3 Watch Law25-26
- 3.3.4 False Consensus Bias26-27
- 3.3.5 The Over-mark Law27-29
- 4. Cognition Influencing Translation Psychology29-33
- 4.1 Typical Model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29-31
- 4.1.1 Filter-Attenuation Model29-30
- 4.1.2 Response Selection Model30-31
- 4.2 Application of the Two Models in Translation31-33
- 5. Translation Psychology as Reflected in Taipei People33-49
- 5.1 Forming of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Psychology33-35
- 5.1.1 Translator's SL Psychology & TL Psychology33-34
- 5.1.2 Integrating Translator Psychology with Writer Psychology34-35
- 5.2 Translation Psychology Expressed in the Transl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35-43
- 5.2.1 Textual Level36-38
- 5.2.2 Syntactical Level38-41
- 5.2.3 Lexical Level41-43
- 5.3 Application of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Psychology influenced by the Two Models43-49
- 5.3.1 Conveyance of Tone from Novel to Translation43-46
- 5.3.2 Conveyance of Personality46-47
- 5.3.3 Conveyance of Beauty47-49
- 6. Conclusion49-51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49-50
-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50-51
- Bibliography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国元;李志奇;;论译者的阅读过程[J];中国翻译;2013年04期
2 陈吉荣;夏廷德;;从白先勇辩证式自译看摄入性改写翻译理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柳琪;刘绍龙;;词语翻译转换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基于“注意论”的词语翻译心理模型探索[J];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4 曾利沙;;论《翻译美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特征——从审美意识看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J];上海翻译;2006年03期
5 吴波;从自译看译者的任务——以《台北人》的翻译为个案[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6 许钧;文字的转换与文化的播迁——白先勇等谈《台北人》的英译[J];中国翻译;2001年06期
7 吕航;关于建立翻译心理学的构想[J];外语研究;2000年03期
8 吕航;心理学——翻译活动的深层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5期
9 方梦之;译者的工作心理[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12期
10 杨武能;;尴尬与自如 傲慢与自卑——文学翻译家心理人格漫说[J];中国翻译;1993年02期
,本文编号:1014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01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