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唐前“意”范畴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4:24

  本文关键词:唐前“意”范畴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意”范畴 言不尽意 志意 象外


【摘要】:本文以“意”范畴为研究对象,结合语言学、哲学与美学的相关理论,重点考察了唐代以前“意”范畴的形成与发展。全文共三章,分别以“言”、“心”、“象”这三个与“意”范畴的形成与发展最为紧密相关的概念为切入点展开讨论。第一章从“言”的维度进行讨论。本章首先从字形结构和语法功能两个方面论证了“意”是从“言”的分化网络中诞生的。其次借助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来理解“意”作为一种具有判断和规范功能的语言符号。《系辞》中提出的“言不尽意”说表达了对语言作为一种思维载体所固有的局限性的深刻理解和对语言表意功能的充分不信任。为了解决这种困境,《系辞》和庄子都从不同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表达策略。魏晋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为“言意”问题丰富了文学艺术角度方面的思考;同样,“言不尽意”说也对魏晋文学理论史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二章从“心”的维度进行讨论。早期的“意”概念接受“心”的形符的影响从而表达了特定的心理内容。用来表示主体心理的“意”,以复合词“志意”的形式频繁出现,被有意地引导进入儒家语境。在儒家视野中,通过对儒家“心性”论和孟子“以意逆志”说的考察,阐述了“意”作为认知主体和伦理主体所具有的道德心理特征。而在道家视野中,“意”参与了“道”本体的理论建构;通过对庄子“道心”论和“得意忘言”说的考察,阐述了“意”作为心智主体和审美主体所具有的特征。第三章从“象”的维度进行讨论。本章认为从“象”概念的发展史来看,存在着一个从“象”、到“意象”、再到“象外”的发展过程。“象”最初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体现在“观物取象”和“立象尽意”的早期文化实践活动中。从先秦到魏晋,“象”的概念特征开始得到义理上的辨析。“意象”和“象外”的概念都是在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中产生的。“意象”在王弼的玄学系统中是二分的“意—象”序列,通过“忘象”的方法才能进入“意”的领域;而在中观学中则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通过无分别的直观思维直接实现对精神本体的照见。这种照见否弃了“立象”的思维传统,由此产生了“象外”的概念。“象外”概念所具有的审美超越特性被画论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从而对魏晋南北朝画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三个部分从不同的维度赋予了“意”范畴不同的特质,对于唐代以前“意”作为独立的美学范畴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意”范畴 言不尽意 志意 象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一)课题缘起与意义10-11
  • (二)课题研究现状11-12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2-15
  • 第一章 “意”:由 “言”而出15-38
  • 第一节 “言”之分化15-23
  • (一) “意”的字形结构分析15-20
  • (二) “意”的语法功能阐释20-23
  • 第二节 先秦学说中的 “言意”旨趣23-32
  • (一)《系辞》的替代性表意策略23-27
  • (二)庄子的开放式表意空间27-32
  • 第三节 魏晋文论中的 “言意”悖论32-38
  • (一)魏晋文论的语言困境32-35
  • (二)陆机、刘勰的解决路径35-38
  • 第二章 “意”:从 “心”得 “义”38-56
  • 第一节 “心”之考索38-45
  • (一) “意”的心理涵义38-42
  • (二) “意”的 “志”向42-45
  • 第二节 “心性”论——儒家的 “心”学45-51
  • (一) “即生言性”:荀子的认知主体维度45-48
  • (二) “即心言性”:孟子的伦理主体维度48-51
  • 第三节 “道心”论——道家的 “心”学51-56
  • (一)合 “心”于 “道”:庄子的心智主体维度51-53
  • (二) “虚心”以 “游”:庄子的审美主体维度53-56
  • 第三章 “意”:超越 “象”外56-72
  • 第一节 “立象”的思想传统56-60
  • (一) “观物取象”:意义的摄取56-58
  • (二) “立象尽意”:意义的表达58-60
  • 第二节 “意象”的理论思辨60-67
  • (一)玄学: “言象意”的序列组合60-64
  • (二)佛学: “意象”的语义建构64-67
  • 第三节 “象外”的审美超越67-72
  • (一)比较文化语境中的 “象外”67-69
  • (二)艺术理论语境中的 “象外”69-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7-78
  • 致谢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仁厚;历史唯物主义对发展研究的指导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邴正;“我讨厌模仿自己”——后发展研究的世界观背景和两歧性矛盾[J];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3 孙建梅;7—12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4 张静;全球化与社会发展研究的视角转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5 何中华;社会发展研究的新收获──读《整合发展:当代中国发展新视角》[J];东岳论丛;2000年03期

6 苏东海;加强县级博物馆的发展研究[J];中国博物馆;1993年01期

7 夏安桃,许学强,薛德升;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年05期

8 杨建新;我国女子中长跑发展研究和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1998年02期

9 李文馥,徐凡,郗慧媛;3—7岁儿童空间表象发展研究——并与8—13岁儿童空间表象特点比较[J];心理学报;1989年04期

10 陈艳丽;马秀丽;滕朝军;;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重庆市级社科社团现状与发展研究[A];全国社科联系统第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岳映兵;;“巴山新居”建设中产村相融发展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胡耀岗;胡卫平;;青少年语文创造力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王崇德;谭丽红;谢春玲;;山西社科学术性社团发展研究[A];全国社科联第八次学会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5 路超;张卫国;;山东省特色村庄保护与发展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1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C];2014年

6 田志昂;王加革;;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研究[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7 牛森;苑建立;钟春雷;;“老字号"、“老商标"的创新与发展研究[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尹章豹;任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休闲体育的互动发展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李善峰;;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个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的初步框架[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韩琴;;小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化虹邋通讯员 苏其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课题专家组来钦考察[N];钦州日报;2008年

2 张明平 姜木金;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在江大揭牌[N];镇江日报;2008年

3 记者 刘雅玲;珠海市妇女发展研究基地揭牌[N];珠海特区报;2011年

4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梁桂全 广东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谢名家;十七大以来广东的科学发展研究[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魏丽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专家工作站成立[N];榆林日报;2011年

6 张波 太原市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城镇化背景下的城投债发展研究[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实践科学发展观 努力提高水利发展研究水平[N];中国水利报;2008年

8 记者耿显家 朱羿;中国西部农村发展研究培训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新闻学博士 彭广林;民族报业发展研究的优秀之作[N];团结报;2012年

10 记者 魏星奎;全国工商联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专家组来绵调研[N];绵阳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长寿;中国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高宏志;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政;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吴沃高;增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张强;“炸舞阵线”赛事对促进我国街舞运动的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婷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在当代中国发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龙;公共政策视角下独立学院分类管理与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李杨迪;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7 郭剑宗;平凉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陈婉;衡州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9 霍麟麟;西安市农村舞狮活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10 何武机;西安地区普通高校街舞社团发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049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049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