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视角
本文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视角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长篇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在二战后大发横财、物质富足为时代背景,用第一人称叙述形式描绘了一个十六岁少年霍尔顿在离开学校和家庭后,独自闯荡成人世界的心路历程。语料库研究方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以真实文本为素材,以概率统计为方法的实证性研究。文章利用Wordsmith以及Antconc语料库检索软件对自建语料库从词汇和句法上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对译文与源语之间的差异以及翻译文本与非翻译文本之间的差异和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两种译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高一致性,但是各自又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语料库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 量化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YY003)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SJGLX13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YY096)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语料库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46;H31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美国文艺评论家大卫·盖洛威说“霍尔顿是西方现代社会的代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批评者,他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反抗情绪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英雄”。他是一个反英雄代表,同时也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他逃避学校,不肯努力读书是对美国教育的一种反抗;他自我麻痹和撒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生;;请别让我消失[J];商周刊;2010年04期
2 陆川;;纪念塞林格[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2期
3 萧泊零羽;;塞林格:消失的遁世者[J];名作欣赏;2010年07期
4 杨金才;朱云;;中国的塞林格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5期
5 王振平;塞林格与梅纳德[J];世界文化;1999年03期
6 黄孝阳;;关于塞林格——不想成为那条“吃得太胖了的”香蕉鱼[J];文学界(专辑版);2013年11期
7 陈安;;塞林格被淡化的神秘色彩[J];书城;2014年02期
8 刘一jj;;儿童与沉默之书——试析塞林格《九故事》[J];作家;2008年24期
9 ;塞林格:遁世作家的传奇人生[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0年04期
10 刘子超;;塞林格:一个传奇的离世[J];人民文摘;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郑双;塞林格的《九故事》[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塞林格:为写作而写作[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康慨;大隐隐于市:书信显示塞林格未离红尘[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长云;“父亲是我的老师”[N];人民日报;2005年
5 孙仲旭;只有一个塞林格[N];深圳商报;2003年
6 李长云;排球是我和父亲一生的追求[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刘绪源;怀想塞林格,我们错过了什么[N];文汇报;2010年
8 朱霞;塞林格:我们的守望者走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9 孙仲旭《上海文学》张定浩;塞林格:只为自己写作[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特邀撰稿TimHathaway 魏一帆 翻译 赋格;塞林格自觉自愿地选择了离开[N];南方周末;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寇旭华;从个体与异化社会的二元对立到超越对立[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衍强;J. D.塞林格作品中的佛教因素[D];山东大学;2008年
2 范晓;《九故事》的启悟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陈新儒;守望童真:塞林格短篇小说主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蔡清;论塞林格的小说与东方宗教文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琳琳;神话与宗教:塞林格笔下“少年智者”的自我追寻[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孔霞;塞林格小说中的创伤主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7 邓丽静;追求精神成长过程中的异化[D];郑州大学;2006年
8 杨庆香;论塞林格小说中的两个世界及其呈现方式[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9 袁小明;高雅与通俗的消弭[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曾祥益;《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禅学痕迹[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1075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07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