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境中语言间转换的处理——以井口晃《红高粱家族》日译本为例
本文关键词:不同情境中语言间转换的处理——以井口晃《红高粱家族》日译本为例
【摘要】:《红高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早期作品(1986年)。1989年日本翻译家井口晃把《红高粱》翻译成日语。《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组成。1987年出版,一直流传至今。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译者如何处理原作中大量出现的修饰语、特殊语境下的粗话等。在了解原作语言运用方面的简洁精炼、耐人寻味、富有深意的基础上,对两种语言进行分析、对比学习,深入了解不同语言之间词语转换的处理方式、方法,进而掌握翻译技巧,领悟翻译的精髓。
【作者单位】: 青岛滨海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红高粱 修饰语 粗话 对比研究
【分类号】:I046;H36
【正文快照】: 说到译作,不能不谈到原作《红高粱》。大部分人了解《红高粱》都始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但影视作品因其风格、关注点的差异,与文学作品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对原著及译作的对比学习,了解莫言的语言特色、表现方式的独特性及译作者对原作语言的巧妙处理方式、方法。众所周知,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红高粱[J];电影艺术;1988年05期
2 ;“巴山黄河红高粱”书画展作品选[J];美术大观;1998年05期
3 ;“巴山黄河红高粱”国画展作品选登[J];美术大观;1998年05期
4 陈国勇;红高粱模特队[J];词刊;2005年01期
5 刘正国;;红高粱[J];阳关;2007年05期
6 闻桑;;红高粱[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7年01期
7 李九龙;;红高粱[J];黄河;2008年02期
8 惠相海;;红高粱[J];词刊;2012年03期
9 柳鸿裕;;家乡的红高粱[J];词刊;2012年04期
10 鲍安顺;;燃烧的红高粱[J];江淮法治;2012年2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邀记者 周健;乔赢:“红高粱”光环下的多面脸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见习记者 全四清 本报记者 牛卫国 白洁;乔赢再种“红高粱”[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司超慧 王新磊 师丽丹;乔赢再造“数字红高粱”[N];经济视点报;2007年
4 王涛邋谢惠 本报记者 童顺鸣;高粱红时 公司农户两旺[N];四川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董昭武 陈纪英;获风投青睐 乔赢再造红高粱[N];中国经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苏仁先;红高粱梦断中国快餐业[N];中国商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军 高鹏;“红高粱”大旗未倒[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李钧德;“挑战麦当劳”一战成名 乔赢再种“红高粱”[N];经理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尊哲;“红高粱“拓展“方便烩面“新业态[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毕馨月;“红高粱”期待成为搏击市场的勇者[N];长春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丰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文本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林可欣;《红高粱家族》中动植物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和翻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邰思思;《红高粱家族》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
4 陈琛;论狂欢化在《红高粱家族》中的运用及其在葛浩文英译本中的再现[D];外交学院;2016年
5 魏旭良;文化翻译视角下《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杜春晓;红高粱文化旅游项目市场动作方式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6年
7 甘露;《红高粱家族》的译介与传播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8 许文晶;《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的归化和异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9 文丹;《红高粱家族》中红色原型解读[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10 佘月月;《红高粱家族》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4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07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