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视角下《呐喊》英译本的“抵抗式翻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翻译视角下《呐喊》英译本的“抵抗式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视角 “抵抗式”翻译理论 《呐喊》 “抵抗式”翻译影响
【摘要】:传统的翻译研究侧重语言的微观层面,仅仅将翻译视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注重文内的对比和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派翻译理论的兴起,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翻译观的理解。“文化转向”这一术语的提出,使得译界学者认识到翻译不仅是一种语内交际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对翻译的研究也拓展到了宏观层面,涵盖了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但由于中西方在语言体系、思维方式、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向外国读者传递本国文化中的异质部分,日趋成为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基于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提出了“抵抗式”翻译理论。韦努蒂批判了传统翻译观中译者的“隐身”以及翻译实践中“透明”的翻译,即译作中看不见译者翻译的痕迹,认为这种流畅的翻译其实是英美文化霸权的结果。他认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两者间存在着权利差异,主张在翻译时应保留文化中的异质部分,进而抵抗目标语的统治地位,瓦解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抵抗式”翻译理论的提出,旨在尊重和保护异域文化的差异性。本文以文化底蕴深厚的小说集《呐喊》为依托,并选取《呐喊》最具代表性的英译本,即杨宪益与戴乃迭的译本,对其文化方面的翻译进行分析。将《呐喊》中的中国文化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别,并探讨了“抵抗式”翻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其英译本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语句翻译的分析,总结出译文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风格,传播中国文化,以期对其他文学作品翻译有所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非;《呐喊》物色建构之三昧审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莫非,王莉娟;物色的呐喊——《呐喊》物色建构之三昧审视[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任继愈;;我向大家推荐的一本书——《呐喊》值得一读再读[J];图书馆杂志;2009年07期
4 朱旭凌;;《呐喊》封面解读[J];大众文艺;2011年21期
5 青;《呐喊》被日本列入《世界最高杰作》[J];鲁迅研究动态;1985年03期
6 卢今;《呐喊》的悲剧特色[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秦弓;不能忘却的寂寞──重读《呐喊》[J];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05期
8 解洪祥;近代理性的艺术之光——《呐喊》一解[J];东岳论丛;1999年02期
9 犁痕;;蒙克的《呐喊》[J];西部;2013年07期
10 朱寿桐;《呐喊》:叙事的变焦[J];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镜子——论《呐喊》《彷徨》的思想意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良骏;新版《呐喊》阅读杂记[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孟建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以对比和借鉴的方式重新策划《呐喊》[N];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秦伟;他花1.199亿美元 买走了《呐喊》[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娟;《呐喊》两译本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欣芳;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呐喊》英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钱芳芳;文化翻译视角下《呐喊》英译本的“抵抗式翻译”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4 杨莉;《呐喊》两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及其补偿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丁路路;《呐喊》中文化词的翻译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6 彭静;烽火文心[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7 赵清华;从目的论角度看文化专有项在《呐喊》翻译中的处理[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翟晓丽;目的论观照下的《呐喊》两英译本文化专有项解读[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8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4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