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浅谈文学翻译教学中学生联想思维的培养——以《未选择的路》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07 10:23

  本文关键词:浅谈文学翻译教学中学生联想思维的培养——以《未选择的路》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翻译教学 学生 联想思维 《未选择的路》诗歌 审美感受


【摘要】:文学翻译教学首先建立于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展开联想思维活动,学生才能得到翻译实践的启发和顿悟。结合美国诗人费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一诗,在文学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应用学生的联想思维,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意象、意境和主题。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联想思维在文学翻译教学中的作用1.文学翻译活动中联想思维的特质受某种诱因的影响,我们的大脑会将各种不同的记忆表象发生联系,这种由此物到彼物的思维形式称为联想思维。不同的诱因,形成不同的联想方式,比较常见的有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相似联想。接近联想是指事物之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炳社;;论艺术联想思维的隐喻本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蓝秀平;;联想思维及其在创作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09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1152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52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3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