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非虚构与信息时代的文化逻辑

发布时间:2017-11-07 11:15

  本文关键词:非虚构与信息时代的文化逻辑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时代 印刷时代 现实作为 文化逻辑 二元对立 诗学传统 理论视域 时代语境 文学传统 整体性思维


【摘要】:非虚构的提出,目的是为陷入困境的纯文学寻求出路,然而不少人将这个看似不言自明的术语当作不虚构、无虚构的代名词,致使其价值意义迷失。其实,非虚构话语是在信息时代诞生的,与虚构所处的印刷时代文化语境不同;信息时代的整体性思维破除了虚构与现实的二元对立,成为非虚构的逻辑起点;非虚构不是把现实作为一种先验的存在,而是将其与包括虚构在内的人的具体体验融合,拓展了信息时代诗学的视域。本文梳理从虚构到非虚构的来龙去脉,从时代语境、思维方式和理论视域变革等层面阐述非虚构的要义。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及其推进机制研究”(批准号:15ZDC023)成果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非虚构概念自西方传入中国后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何为非虚构却还是一个需要深究的问题。近年有学者在谈到非虚构写作普及到中国的彼得·海斯勒时,表达对学界无法准确理解非虚构概念的不满:“这种体裁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名称。一些人称之为‘记述性非虚构作品’、‘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辉,卢健涛,苏梦香;信息时代的科学与艺术[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2 古耜;;信息时代的散文病症[J];海燕;2006年09期

3 王小东;信息时代的艺术[J];文艺研究;1998年04期

4 于雪冰;;信息时代与后现代主义同行[J];赤子(中旬);2014年01期

5 罗嘉敏;;媒体是艺术红火路上的加速器[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光召;;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本文编号:1152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52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d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