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阈下的《红楼梦》翻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叙事学视阈下的《红楼梦》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叙事学 《红楼梦》翻译 不可靠叙述 叙述视角 人物话语表现方式 预叙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具有跨时代的伟大意义,而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是使之在世界范围更好地进行传播的重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红楼梦》的两种英文全译本(霍克斯/闽福德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相继问世,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当今国内外的《红楼梦》翻译研究仍然受语言学派翻译观的影响,主要成果多集中于语言层面或文化层面的转换研究,而忽略《红楼梦》作为文学文本,通过作品形式结构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意义和美学功能,这常常会造成翻译中的“假象等值”。叙事学的兴起,为小说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经典叙事学立足文本,关注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技巧,必将为《红楼梦》翻译研究带来新的启示。本文从叙事学理论中与小说翻译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即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人物话语表现方式和预叙展开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通过对《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代表性实例进行比较式分析,探讨了《红楼梦》在叙事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在不可靠叙述方面,论文从叙述者叙述和人物叙述两方面分析了它在两译本中的转换,翻译时,译者应尽量为读者提供解读线索,必要时可添加提示性词汇。叙述视角方面,主要分析了《红楼梦》中两种叙述视角,即全知视角和人物有限视角在两译本中的再现,每种叙述视角都各有其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尽力保留原有视角,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叙事特色。人物话语表现方式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五种人物话语形式及其特点,翻译时,译者应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加以保留或变换,忠实传递原文的叙事效果。预叙方面,主要探讨了明示性预叙和暗示性预叙的翻译,明示性预叙通常采用直译法;而暗示性预叙,因其形式(判词、曲词、灯谜、酒令、诗词等)具有高度艺术性,并常借助双关手法来实现预叙功能,因而是翻译的难点,译者要结合具体语境细心揣摩,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进行灵活转换,杨译的直译加注法和霍译的整合补偿法都不失为好的选择。总之,作为小说文本,叙事是其本质特征。因此,从叙事学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是可行而且必要的,希望本研究能为《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国威;;论《红楼梦》的不可靠叙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李英然;;《红楼梦》的时间叙事策略[J];红楼梦学刊;2013年02期
3 刘泽权;谷香娜;;冷眼看世界:叙述视角关照下的《红楼梦》英译[J];外语学刊;2013年02期
4 冯全功;;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中话语英译对比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5 王建国;邵志洪;;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时间、空间叙事角度[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3期
6 文军;任艳;;国内《红楼梦》英译研究回眸(1979—2010)[J];中国外语;2012年01期
7 冯全功;张慧玉;;广义修辞学视角下的《红楼梦》英译研究[J];红楼梦学刊;2011年06期
8 王晓彤;吴华杰;郭美岐;;认知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诗词的预叙翻译[J];海外英语;2011年11期
9 黄建清;;叙事语篇时间域的转换与英译——兼评《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邵璐;;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叙事文体学趋势[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龚牡;中国叙事学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刘国波;杨宪益夫妇英译《红楼梦》的叙事学视角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刘晓丽;《红楼梦》引语翻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倩;《红楼梦》杨戴译本中叙事类型的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秦华;《红楼梦》及其英译本的叙事语式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73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7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