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花鼓灯当代民俗型传承的田野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11-25 15:05

  本文关键词:花鼓灯当代民俗型传承的田野调查与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花鼓灯 民俗型传承 田野调查


【摘要】:民俗是人们长期遵循、世代相传、模式化的民间活动。花鼓灯与民俗联系紧密,民俗型传承是它固根守本的保护策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电声音响的广泛使用,对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冲击,民间艺术的民俗型传承受到很大挑战。通过对花鼓灯的民俗型传承进行田野调查,梳理出当代花鼓灯的民俗型传承路径,意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保护好民间艺术的生态环境,弘扬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 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系;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2015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安徽花鼓灯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SK2015ZD19)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0引言花鼓灯流传于淮河的中游地区,分布区域主要有河南省的信阳地区、安徽省的蚌埠、淮南地区。花鼓灯内容包括:花鼓灯锣鼓、花鼓灯灯歌、花鼓灯舞蹈以及后场小戏等[1]。花鼓灯锣鼓节奏复杂多变、热情;花鼓灯灯歌多为演员依据当地民间小调即兴演唱,诙趣、简单、易懂;花鼓灯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淑敏;“圣泉”滋润的奇葩——谈企业与花鼓灯“联姻”[J];舞蹈;2002年05期

2 傅丽;;浅谈安徽花鼓灯的教学思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刘芳;;安徽花鼓灯的生命力[J];四川戏剧;2007年02期

4 魏萌;;花鼓灯,“楚声”之遗风[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潘丽;;花鼓灯的文化内涵解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马彩娣;王军;;浅谈花鼓灯艺术的角色及表演形式[J];大众文艺(理论);2007年12期

7 吴芳;;安徽花鼓灯的保护与发展[J];广东艺术;2007年02期

8 孙姗姗;;“情”在花鼓灯中的不同表现方式[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4期

9 蒋法武;;听老艺人讲花鼓灯[J];江淮文史;2008年06期

10 董振亚;;花鼓灯艺术改革之路[J];江淮文史;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俊记 王子军;常丽华:献身花鼓灯艺术[N];安徽日报;2004年

2 华培莲;花鼓灯:把根留住[N];安徽日报;2004年

3 郭耀华;蚌埠花鼓灯全国折桂[N];安徽日报;2007年

4 ;安徽为花鼓灯发展营造良好环境[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胡金陵;花鼓灯盛会余音缭绕州来[N];淮南日报;2007年

6 赵凤兰;专家认为花鼓灯艺术要多层面活态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郑荣健;花鼓灯艺术要扎根民间沃土[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刘玉琴;中国花鼓灯艺术保护见成效[N];人民日报;2007年

9 翟艳萍;花鼓灯保护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快[N];蚌埠日报;2008年

10 李跃波;花鼓灯舞进“鸟巢”[N];安徽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戎龚停;沿淮玩灯人—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花鼓灯演艺群体[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晓懿;怀远派花鼓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成香;颍上花鼓灯的调查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陈琳琳;安徽花鼓灯“冯派”舞蹈艺术考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周辕;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发展轨迹与传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窦端端;四首钢琴改编曲《花鼓》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方e,

本文编号:1226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226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