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建构——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的写作策略与目的
本文关键词:解构与建构——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的写作策略与目的
【摘要】:伊格尔顿是继雷蒙·威廉姆斯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和人文主义学者。在他已出版的四十多部著作中,《理论之后》是一部极富张力的理论经典,也是自《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表以来作者对文学、文化、宗教等社会现象反思的结晶,充满批判性和预言性。在该书中,伊格尔顿先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堕落、后现代主义的无序、"政治"生活的混乱等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进行解构,然后带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对解构后的理论世界进行重新建构,先破后立,启发人们重温经典、重塑伦理、重建秩序。本质上讲,《理论之后》通过对理论的解构和建构,达到了反思文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4J11)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一、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及其它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和人文主义学者,特雷·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1在当今世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英国文学界的领袖人物”[1]。伊格尔顿对社会主义的直观感受和认识以及对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维.洛奇,王晓群;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11期
2 金惠敏;;理论没有“之后”——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J];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3 贾洁;;论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策略[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2期
4 王杰;幻象与真实——评特里·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幻象》[J];南方文坛;2001年06期
5 陈明华;浅析伊格尔顿的文艺价值观[J];肇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约翰·杜普雷;苏东晓;;评特里·伊格尔顿的《再论基础与上层建筑》[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2年00期
7 尤娟;;伊格尔顿在后现代时代的文化批判[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欣;;方法与洞见——特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特征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张伟;;论特里·伊格尔顿的审美文化理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吴炫;;伊格尔顿批判——兼谈否定主义的文学观[J];学术月刊;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编译 黎文;特里·伊格尔顿谈文学[N];文汇报;2013年
2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陈春敏;文学·文化·意识形态[D];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宏宇;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文剑;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论[D];西北大学;2009年
3 李丽杰;伊格尔顿文学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帅;伊格尔顿“重建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党霄羽;论伊格尔顿的悲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苗吉友;后理论:理论的反思与出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全;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8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9 杜鹃;伊格尔顿的现代悲剧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50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25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