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之德——唐君毅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新解
本文关键词:感通之德——唐君毅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新解
更多相关文章: 感通之德 唐君毅 中国艺术精神 心物交融 游艺精神
【摘要】:在精微的哲学深思和人生体验中,唐君毅构建了心本体的哲学体系,实现了"道德自我"——"仁德"——"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的层层晋升,从高悬于天际的道德心灵,最终走向了永恒理性和现实人生的融合,在理与情的结合中强调了生命在物我感通基础上的圆融。在这个基础上,他指出中国艺术精神之根本在于物我相忘以通情,中国艺术的心境关系实为一感通关系,中国艺术精神是以心物交融为核心的感通之德。感通之德的提出既是唐君毅对中国传统游艺精神的承继又是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创新性解释,既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又是对中国文化精神探求的有益补充。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与昆曲艺术的传承、发展研究”(14YJC760048)
【分类号】:J0-02
【正文快照】: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1909—1978年)被牟宗三誉为“文化意识宇宙的巨人”,在精微的哲学深思和人生体验中,构建了心本体的文化体系,实现了“道德自我”——心本体(仁)——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的层层晋升。从高悬于天际的道德心灵,最终走向了永恒理性和现实人生的融合。在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胜勋;;中国艺术精神:历史与当下[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孙琪;中国艺术精神研究的“偏”和“全”——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主体研究的失误[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张志伟;;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解与重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史爱兵;;试析方东美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探索[J];职业时空;2007年15期
5 刘毅青;;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性诉求[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01期
6 刘建平;;再论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中国艺术精神》兼与章启群诸先生商榷[J];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01期
7 黄国飞;;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尚清意识[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孙琪;;“藏、修、息、游”与中国艺术精神——唐君毅美学思想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李晓民;;中国艺术精神当代性刍议[J];学术交流;2012年10期
10 徐新建;;本土文化大背景中的艺术哲学探索——读姜澄清先生《易经与中国艺术精神》[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吉象;;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赵永新;;中国艺术精神与21世纪[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兴华;回归大道:易象与中国艺术精神[N];中国艺术报;2014年
2 记者 唐永明;放飞青春 重上征程[N];美术报;2014年
3 赵寻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观”与中国艺术的精神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卢新华;化物凝神 追寻永恒[N];光明日报;2011年
5 陈中浙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道艺本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建平;“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兆卫;空白与中国艺术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丽;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论[D];西南大学;2008年
3 魏少哲;恣肆率性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254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25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