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接受理论视野中的“陌生化”问题探寻

发布时间:2017-12-16 08:11

  本文关键词:接受理论视野中的“陌生化”问题探寻


  更多相关文章: 陌生化 接受理 审美现代性 读者 感觉


【摘要】:文本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陌生化"进行了重新阐释,认为"陌生化"不仅关系到文学文本的构成问题,而且关系到文学接受问题。"陌生化"理论的真实意图在于通过陌生的文学文本打破日常语言的凝固与保守,更新读者的感觉,进而对文化和社会进行批判性反思。"陌生化"对接受美学、解构主义阅读理论、读者反应批评、法兰克福学派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构了否定与批判的阅读范式,是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陌生化”(又译为“奇特化”、“反常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一文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这篇文章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宣言,体现了对艺术形式的注重,试图将作者、读者和社会历史排除在文学研究之外,致力于文学文本“文学性”的探讨。但从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J];文学评论;2002年05期

2 周宪;社会理论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陈鹏;理解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陈瑞红;审美现代性中的纨绔主义[J];学术研究;2003年12期

5 陈瑞红;纨绔主义与审美现代性[J];文史哲;2004年01期

6 侯新兵;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钟芸梅;蔡元培与审美现代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8 代迅;身体:一个审美现代性事件[J];文艺评论;2005年03期

9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叙事”研究[J];江汉论坛;2005年11期

10 李应志;两种启蒙现代性:差异与冲突的立场——评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J];文艺研究;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郑崇选;;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与缺失——兼及对当下文学发展的一种批评[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宋一苇;;转型期中国美学与审美现代性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林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反思现代性:在审美的视野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潘公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现代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姜涛 (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大);“踪迹”背后的位置[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金惠敏;图像时代的文论碎片[N];文艺报;2005年

6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果;中国新时期审美现代性问题讨论的述评与反思[D];山东大学;2014年

2 王燕平;审美现代性视域下席勒美育思想的辩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4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佳音;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斯达尔夫人美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田婷婷;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上海怀旧”[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任湘琴;《永别了,,武器》中的审美现代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郭少丹;消费与审美的对话[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95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295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6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