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民族形式”论争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

发布时间:2018-04-26 15:25

  本文选题:民族形式 + 论争 ; 参考:《学习与实践》2017年03期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探索的一个重要截面,抗战时期文艺理论界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形成了论争产生之原因或背景、内容与形式的构成问题、"旧形式利用"问题、"民间形式"问题、"民族形式"问题之学理性质等核心问题域。"民族形式"论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性意识的觉醒、形成与深化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一系列争论和探索,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注入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并将民族形式的创造放到民族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民族形式创造问题上的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理论原则。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section of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the debate on "national forms" in the literary theory circle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formed the reason or background of the controvers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tent and form, the use of the old form, the folk form, the theoretical nature of the national form, and so on. " The debate of national form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awakening and deepening of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Through this series of arguments and explorations, it has injected rich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into the national view of Chinese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ut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forms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 real life. It establishes the theory principle of realism and materialism in the national form creation of Chinese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1&ZD07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平;;关于文学批评本体研究的提问方式[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6期

2 陈海艳;王勤;;文学批评的特点[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王丹;;浅谈文学批评的尴尬[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於可训;;走向科学的文学批评——论文学批评的科学性问题[J];江汉论坛;2011年05期

5 王衡;;论消费语境下文学批评的价值观危机[J];文艺评论;2012年01期

6 蔚蓝;;文学批评的当下功用与批评学科的建构转型[J];世界文学评论;2012年02期

7 密国波;;对文学批评客观化的思考[J];文学自由谈;1988年06期

8 黄宗广;文学批评概念的辩析[J];南都学坛;1996年02期

9 任运松;文学批评功能论[J];三峡学刊;1996年04期

10 秦芳芳;;《解放阅读:文学批评与语文教学》述评——一座桥梁,多重启发[J];青年文学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洪志;;文学批评的批判品格:失落与寻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明霞;;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高楠;;文学批评的问题场域[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5 张杰;;走向新世纪,探索新方法(代序)[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6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张胜冰;;批评家的角色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马至融;;历史在坚定地选择——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9 赵慧平;;批评的视界[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楠 王纯菲;文学批评的无用、用与有用[N];文艺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研;文学批评应具有探索意识和争鸣意味[N];辽宁日报;2011年

3 余一力;文学批评的有效性与自由精神[N];文艺报;2012年

4 张立国;文学批评之前瞻[N];河北日报;2001年

5 段崇轩;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N];太原日报;2005年

6 段崇轩;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及内在缺失[N];文艺报;2005年

7 范玉刚;文学批评失落了什么[N];学习时报;2004年

8 韩春燕 周景雷;关注文学批评的效用[N];文艺报;2006年

9 聂珍钊;文学批评的四个阶段及社会责任[N];学习时报;2006年

10 王尧;文学批评:在媒体与学院之间[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晓露;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大众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3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4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上官秋实;在革命与艺术之间[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恒兴;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文雯;当代文学批评的评价取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杨维;文学批评动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6 戴瑞瑞;症候、症候式阅读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晶;网络文学批评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瑞雪;论传媒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李定青;症候式阅读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敏芝;“传媒文学批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06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806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7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