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我”之生成的时间动因与系统性误认——解析拉康的《逻辑时间与预期确定性的判定:一种新的诡辩》

发布时间:2018-05-03 12:34

  本文选题:逻辑时间 + “我”之生成 ; 参考:《外国文学》2017年03期


【摘要】:主体的时间性是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式主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批评界鲜少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拉康早期论述时间问题的代表作《逻辑时间与预期确定性的判定:一种新的诡辩》,一方面说明主体的时间性的内涵和特点以及逻辑时间对群体中的主体生成所发生的建构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史实阐明主体的系统性误认与群体逻辑之间的必然关联,进而彰显拉康对社会现实的忧思与批判。
[Abstract]:Subject tim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Jacques Lacan's psychoanalytic subject theory, but critics seldom pay attention to it. Therefore, By analyzing Lacan's early representative work on the question of time, the judgment of logical time and expected certainty: a new kind of sophistry, this paper, on the one hand,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s temporality and the logical time's influence on the group. The constructional role of subject gene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facts, it clarifies the inevi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s systematic mistaking and group logic, and then reveals Lacan's concern and criticism of the social reali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基金】:北京市青年英才项目“拉康理论的数学思想渊源”(YETP0288)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一兵;魔鬼他者:谁让你疯狂?——拉康哲学解读[J];人文杂志;2004年05期

2 张一兵;拉康哲学的问题式[J];哲学研究;2005年04期

3 张一兵;拉康哲学的发生学逻辑[J];哲学动态;2005年01期

4 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晚期拉康哲学思想评述[J];学术月刊;2005年01期

5 吴琼;;他者的凝视——拉康的“凝视”理论[J];文艺研究;2010年04期

6 马元龙;;拉康论凝视[J];文艺研究;2012年09期

7 四朗;;类乌齐的祖拉康[J];西藏研究;1988年04期

8 黄锐;;对弗洛伊德和拉康冲动理论的理解[J];青春岁月;2012年06期

9 黄作;从他人到“他者”——拉康与他人问题[J];哲学研究;2004年09期

10 马元龙;;失真的拉康解读——评张一兵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J];博览群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作;;从他人到“他者”——拉康与他人问题[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文静;;罗莎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读小说《大披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方汉文;;哈姆雷特之谜新解:菲勒斯中心论——拉康后精神分析学派的文学批评之二[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周明江;如何留人才 贵在先安心[N];西藏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书彬 米玛;古碉楼下秋意盎然[N];西藏日报(汉);2012年

3 严泽胜/文;真理将说话[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夏格旺堆 哈比布 和靖 袁毓明 张会清 扎西 云登;2009年西藏恰芒波拉康调查成果[N];中国文物报;2010年

5 杜庆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女性是不存在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6 刘舒曼;女人缘何“不在”?[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唐建清;精神分析家——最后的恐龙族?[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2 霍红;拉康的语言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丹;拉康主体理论视阈下《欢乐之家》中丽莉·巴特的人物形象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枥文;从监狱到乐园:约翰·契夫《猎鹰者监狱》的拉康式解读[D];西南大学;2016年

3 岳文佳;拉康主体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4 郑石;娄烨电影的欲望逻辑[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吕正兵;拉康的交流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贺云飞;拉康主体建构理论与电影解读[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邵文硕;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主体精神的隐显[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8 甘甜;拉康主体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王春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易捷心;无性与梦幻—对爱伦·坡诗歌的拉康式性心理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8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838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2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