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西游记》人物形象教学

发布时间:2014-07-12 18:03

  师徒取经历经艰险,拔山涉水,如果哪国的百姓受难,他们就会拼尽自己的全力去降妖除魔,解救老百姓。当然,这也跟他们是佛家弟子的身份有关,在唐僧师徒四人的生命曲线对比图中,孙悟空的曲线最为曲折多变,也是师徒四人中生命意识觉醒最早的一位。孙悟空在花果山做美猴王时,下有群猴辅佐,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山大王生活,“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优哉优哉,快乐自由。但他却“忽然烦恼,坠下泪来。”何也?原来,他在为自己的“归宿”问题烦恼。我们看一看在小说第一回中悟空的解释: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严,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因此,当悟空听说“佛与仙与神圣三者”可以“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时,立刻表示:“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于是猴王不惜跨越重洋,行万里路,历经千辛万苦,去灵台方寸山求仙访道,到了菩提祖师那儿,悟空其它玄妙都不愿学,唯求长生不老之道。学道归来,却不想阎罗王又派小鬼来勾魂。悟空一时兴起,打入幽冥界中,将自己的名字连同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这时的孙悟空心性仍未收敛,离成佛成仙之境还相去十万八千里,所以作者笔下,悟空被压在无行山下,并套上紧箍咒,随唐僧踏上了千山万壑,千难万阻的西行取经之路。取经途中,魔性的诱惑,或者说放纵的欲望的诱惑,处处可见,甚至连取经队伍也常动摇。唐僧因路途遥远,妖魔众多,每起思乡之念;猪八戒更动不动就喊回高老庄当女婿去。这中间倒是孙悟空最坚决,所以在与象征着内心邪欲的各路妖魔鬼怪作激烈斗争之后,孙悟空最终以戏剧的结尾完成了心路的历程;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达成了他对生命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由收集整理。
  应该说,悟空的忧虑代表了人类的忧虑。人类产生自我意识的标志之一是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人类思想史上一切对于外部世界的实在的考察或虚渺的幻想,归宿都是人自身,人不断地探究他自身的存在,时时刻刻查询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而对人的梦想和人的现实处境的关心,对个人、宇宙的注视,往往给人类带来无可排解的忧伤—尤其是在他强烈意识到生命短暂这一事实后。仙界可以说是这种忧伤的产物。
  唐僧是一个道德上的主角,悟空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角,唐僧的肉眼凡胎,再加上他敬佛为善的本性,确实为他取经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如果没有唐僧为善的引导,支持和配合,孙悟空要在西天路上一路降妖除魔,特别是为民除害,就不会那么顺利。但同时,在这个团队中,唐僧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他象征着一种规则,一种法律,暗示着人们只能墨守陈规,顺着他的意旨去做任何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像孙悟空这样具有强烈叛逆意识的英雄主义的人就必然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要受如来,观音,唐僧的管制,被骗带上紧箍咒,稍有不对就会受到紧箍咒的惩罚,折射明朝封建社会统治者的黑暗和腐朽。而猪八戒则是一个世俗的主角。从八戒说起,他的身份像一个农民,在高老庄就是亦女婿亦长工身份出现的,武器也是锄地的钉耙。取经路上他害怕困难、贪色、贪吃、贪懒、耍心眼、甚至挑拨离间、始终凡心不灭……他是个“夯货”,却仍不失可爱,他还懂很多民间习俗,这些都显现出他的世俗特征。猪八戒是个世俗的主角,我们可以在身边找到他的影子,他几乎是代表凡尘前往西天的。沙和尚是在这个取经团队中最没有性格的一个,但老实善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充当着一个和事老的身份。沙僧本来是在天宫稳做卷帘大将的,只因失手打碎玻璃盏这个偶然性的失误,便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因此,观音菩萨劝他跟取经人当个徒弟,他当即表示“愿皈正果”。他一心一意西天取经,笔耕文化传播,希望以此赎清自己打碎玻璃盏的罪过,第四十回,红孩儿捉去了唐僧,八戒和悟空提出散伙的话,沙僧一听,便“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说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体,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道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可见,赎罪意识已深入到沙和尚的骨髓,也导致他随和,忍辱负重。悟空说他是“好人”,八戒背后讥他“面弱”,实际上都是说他太少“自我”,太少“个性”。
  《西游记》所塑造的虚幻的神魔世界,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富丽堂皇,高贵典雅的天宫,就是人间朝廷在天上的幻影;蝇营狗苟,昏庸无能的神仙,和人间的庸官并无不同;横行霸道,凶残暴虐的妖魔,隐喻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歌颂长生不死、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寄托着人们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

本文编号:3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