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论新历史主义兴起之文化语境与理论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17 05:52

  本文选题:新历史主义 + 格林布拉特 ; 参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摘要】:在名目繁多、杂语共生的理论批评时代,新历史主义能脱颖而出,并从最初的饱受争议和响应者众多,到世纪末的相对沉寂,再到最近几年来研究热潮的回归,证明新历史主义有其自身的理论优势和适应时代和理论发展的能力。对于新历史主义兴起之初的文化语境的回顾和分析,挖掘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与当代意义,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运用这一理论。
[Abstract]:In the era of theoretical criticism of a variety of interlanguage symbiosis, new historicism can stand out from the initial controversy and response to the relative silence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and then to the return of the research boom in recent years. It is proved that the new historicism has its own theoretical advantages and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ise of New historicism and its uniqu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will undoubtedly help us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this theory more deepl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14SK10)的资助
【分类号】:I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刚国;新历史主义研究述评[J];学术月刊;2002年08期

2 方杰;新历史主义的形式化倾向[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3 赵静蓉;颠覆和抑制——论新历史主义的方法论意义[J];文艺评论;2002年01期

4 付建舟,金敬芝;历史·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陆天明;我为什么要写《省委书记》——求助于新历史主义的一次阐述[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6期

6 曾耀农;“新历史主义与新时期影视”研究述评[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赵洪娟;孙志祥;;论新历史主义之“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于永顺;张洋;;新世纪以来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建构走向[J];艺术广角;2007年05期

9 王晓瑜;;新历史主义之“振荡”[J];科技风;2009年03期

10 林静;;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前景[J];大舞台;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向天渊;;“文史互通”与“诗史互证”[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东方;也说“新历史主义”[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贺绍俊 评论家;小说本无凡圣之分 好看就行[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洋;解构与建构: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演进[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程琳;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3 马岳玲;颠覆与重建—《中国佬》与《唐老亚》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李澜;伍慧明《望岩》之新历史主义解读[D];广西大学;2015年

5 樊玮;颠覆与含纳—《大进军》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慧;新历史主义视阈下大卫·马梅特《拜金一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子硕;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莫言小说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张秀娟;略论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文论观[D];新疆大学;2003年

9 崔丹;新历史主义再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程姝;互文理论与新历史主义文本观[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29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29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7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