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形式语言之研究
本文选题:篆刻艺术 + 传统文化 ; 参考:《长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随时随处可见,导致不同文化间差异逐渐缩小。而文化差异性越小,越不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平面设计所呈现的文化特色越来越不明显,缺乏创新,更缺乏基于特色民族文化的创新。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传承与弘扬至关重要。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对象之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近年来一直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一致重视,融合过程中所碰撞出的火花、新的艺术成果,往往能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思议的成果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并不是自吹自擂,而是有浩瀚的历史积淀、渊远的文化成就可以证明。篆刻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它是集书法、雕刻、图像等艺术门类之大成,综合了虚与实、点与线、再到平面的各种元素,挥手之间即有天地万千。篆刻艺术的代表作品:印章,是我国古代生活的缩影,诠释了文化的变迁与朝代的更替,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历史的沉淀。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之后发现,现有的对印章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对技术、种类等外在表现的研究上,而对印章上的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文化要素研究甚浅。笔者借助现代平面设计的知识,将其应用到对篆刻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之中,期待能有所获。每个人对美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但是美好的事物所传递出的情感与张力,是不受地域、空间、时间的限制的,它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永存下去,并经过岁月的积淀愈发醇厚。篆刻艺术虽然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与现代平面设计之间隔着岁月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二者对美学的把握与推崇,仍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利用现代平面设计的知识去研究篆刻艺术,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cultural exchange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leading to the diminishing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The smaller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the more unfavorable to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e desig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distinct, lack of innovation, and lack of innovatio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national culture. The family has a history of five thousand years, th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very important. The seal cutting art is an important one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excellent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object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his is not a boasting, but a vast accumulation of history. The cultural achievements of the abyss can be proved. The seal cutting culture is the same. Culture, it is the art of calligraphy, sculpture, image and other artistic categories, integrated virtual reality, point and line, and then to the plane of all kinds of elements, between the waves between the world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seal, the seal, is the epitome of our ancient life,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changes and the change of the dynasty, not only a kind of art, but also a history. After consulting the literature, the author finds that 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seal is in the study of the expression of technology and types, and the study of the cultural elements hidden behind the language of the seal.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the expectation can be achieved. Each person feels different to the beauty, but the emotion and tension of the beautiful things are not restricted by the region, space and time. It will remain in the long river of human history,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seal engraving art is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and it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art of our country. The modern plane design separates the insuperable gap between the year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admiration of aesthetics. Using the knowledge of modern graphic design to study the art of seal cutting may have an unexpected effect.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利;一部雅俗共赏的篆刻读物[J];美术之友;2002年01期
2 黄国楹;印者,信也——体例严谨的《中国篆刻全集》[J];美术之友;2002年04期
3 刘宗超;;篆刻艺术的定位与发展刍议[J];艺术教育;2003年06期
4 ;邱运昌篆刻艺术欣赏[J];环境导报;2003年18期
5 叶一苇;浙江是我国篆刻艺术发祥地[J];今日浙江;2003年01期
6 ;甘海民的篆刻艺术[J];美术大观;2003年02期
7 史泓;品味美韵——评《自学篆刻引导》[J];美术之友;2004年01期
8 杨向东;篆刻催我奋进[J];新闻爱好者;2004年01期
9 唐春玉,翟熙伦;篆刻的两个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董绍伟;对当代篆刻艺术独立地位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茹桂;;《贾德宇书法篆刻集》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2 庞任隆;;中国篆刻艺术语言浅说[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三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一苇;《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印痕》读感[N];美术报;2007年
2 尹鸿祝;李岚清篆刻艺术讲座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木子;李岚清篆刻艺术讲座在京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曹昕;让更多人走进篆刻艺术的世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 骆們們;中国篆刻艺术 中华文化精神[N];光明日报;2011年
6 范迪安;李岚清的篆刻书法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 骆們們;走向21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韩天衡;为篆刻而生的女性[N];美术报;2012年
9 李岚清;艺境情怀说篆刻[N];光明日报;2012年
10 徐燕 王鹏程;不负岚清同志殷切期望 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成为城市名片[N];镇江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利泽;丁敬篆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马逸飞;书法视域下的汉代瓦当文字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宋开智;明清篆刻边款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4 张圳;清代篆刻书卷气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薄莹莹;青海当代汉字篆刻艺术审美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6年
6 谭了;南充市小学特色篆刻课程教学探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嘉文;巾帼不让须眉[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熊星;浅论陆和九篆刻艺术[D];湖北美术学院;2016年
9 朱晓艳;试论清代篆书、篆刻的发展[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姜文;当代写意篆刻的形式语言和审美情感[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02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10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