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论“写作疗法”的心理机制与功能

发布时间:2018-11-16 17:34
【摘要】:无论是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把写作作为一种心理治疗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关于写作疗法的学说与理论也广泛见于文学、艺术等著作之中。特别是到了当代,人类的科技与物质文明急速发展,使得人们一方面享受高科技等现代生活的方便与快捷,也遇到随之而来的心理和生理双重压力。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让写作成为一种治疗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写作,作为文学治疗的一种具体方式,也随着当代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发展,真正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于是,“写作疗法”应运而生。“写作疗法”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文学治疗法,在现代意义下,它主要是通过写日记、散文、小说等来帮助人们解决一系列心理等问题,具有藏而不露、潜移默化等特点。对危机后个体心理健康的长久康复具有独特的作用,更是人们日常心理保健与养生的圣药良方。 本文主要从“写作疗法”的概念出发,针对该疗法的心理机制、心理和生理功能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说明。为了阐明该疗法的心理机制问题,借鉴了部分心理学科的知识与理论来加以说明,即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和当代超个人心理学理论。在弗氏的理论指导下,针对“写作疗法”提出了两个主要观点:写作可以让我们获得快乐;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满足未尝满足的愿望。在第一个观点论述的过程中,弗氏把作家的文学创作比喻成孩子们的游戏,作家从创作中获得的快乐也如同孩子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基于这样一个最简单的心理“快乐原理”,本文得出“写作疗法”是可以帮助人们从文学创作中获得快乐,从而解决部分心理问题。关于第二个观点的论述,弗氏提出了“幻想”的概念,他把文学创作比喻成“白日梦”一般的幻想过程,而这“幻想”能补偿我们日常未满足的愿望与令人不满足的现实。浅显地说,就是写作也拥有和幻想一样的作用。“写作疗法”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可以让我们在文学的“乌托邦”里快乐畅游、无拘无束,让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同时,借鉴当代超个人心理学时,本文主要提出两个观点:写作是一种精神追求;写作是人类内在智慧的反映。针对前一个观点,可以从很多舍弃物质财富而追求文学创作,从事写作的作家、文人身上看出,写作是满足我们个人精神追求的一种绝好形式。因为“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的”,可以说“写作疗法”能帮助我们实现精神追求,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文学是很多人寻找的精神家园,能带给人们灵魂上的安慰。 以上就是本文在心理学角度对“写作疗法”进行的探索,旨在回答:写作,为什么能帮助人们医治心理疾病。但由于“写作疗法”尚属于一个较新的心理治疗法,本篇对其心理机制的探讨不免存在偏颇与不足之处,以上几点仅仅是一个试探性的尝试,希望日后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和日常人们对“写作疗法”的关注。本文的另一个重点,把眼光放在“写作疗法”心理和生理功能两大方面。对于其心理功能,主要从宣泄和自我效能两方面挖掘。“写作疗法”能帮助我们宣泄被压抑的潜意识;宣泄“灵”与“肉”的矛盾感;宣泄个体与集体的疏离情绪;打破“我”与“无我”之界限。以上四点,便是本文对该疗法心理宣泄功能的认识与总结,在行文当中,不仅引用了相关理论,还大量列举了相关的实例,试图做到充分说明“写作疗法”的心理宣泄功能,让人们对其现实功能有所认识。而对该疗法自我效能功能方面,本文主要从“名”与“利”的追求两方面展开论述。在这一方面,绝大多数人是意识到文学创作能为他们带来“名”与“利”上的满足,出于明确的功利目的而从事写作。有别于传统价值取向,文中对于这种“名”与“利”的追求并非绝对评价为不好或者庸俗,而是肯定了“名利双收”的正面作用。从“写作疗法”出发,“名利双收”不仅满足了许多人渴望成功、被尊重的心理,也让许多专业从事写作的人能获得一定的肯定与报酬。 综上所述,本文对“写作疗法”的心理功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接下来,本文着重论述了“写作疗法”的生理功能。当然,该疗法并不能等同于病理学上的打针、吃药,能直接作用于我们身体。它更类似于东方传统意义上的一种养生之道,通过创作时所进入的状态,如果长期坚持,那么一定能帮助我们调节气息、血液、新陈代谢等。本文先从我国传统的“虚静”论切入,主要借鉴刘勰关于文学创作的创作发生论,将“虚静”对于身体的益处揭示出来,从而进一步说明写作有助于身体健康。最后,文章从传统走向现代,将“写作疗法”在生理心理学意义上的作用揭示出来:当我们进入文学创作想象的世界,能促进大脑分泌一种“脑内吗啡”的荷尔蒙,而它能通过情绪调节来改变我们身心状态,行使人体的自愈力,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其实,把写作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出于文学本身的要求,而是源于病人的需要,源于陷入困境之中的人的需要。一切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手段,都应当采用“拿来主义”,并且受到人们的欢迎,写作业也不例外。文章在结语处给予“写作疗法”正面的肯定与评价,并对其将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当然,本文一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能得到批评与指正。此外,也希望人们能更多地关注“写作疗法”,让写作不仅成为病人的福音,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保健、养生的良方。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田;;作家与评论家[J];朔方;1981年06期

2 钱念孙;;文学创作中“二律背反”的出路——谈韩少功的文学沉思[J];上海文学;1983年02期

3 咏枫;朱曦;;生活与艺术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环节——论艺术感受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J];枣庄学院学报;1987年Z1期

4 张利群;广西举办林焕平教授文学生涯六十周年庆贺会[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6期

5 蒋德平;浅谈文学创作中的语言[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6 王冠英;满族作家老舍文学创作民族化简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7 何殿仁;文学创作与表现自我[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8 罗传洲;面对真实:一个深化广西文学创作的呼唤[J];南方文坛;1995年01期

9 权海帆;文学创作与社会责任[J];人文杂志;1997年05期

10 马伟业;;从追寻到搏杀——陈杽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有强;;浅谈《武威汉代医简》中的“热熏”疗法[A];2011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11年

2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朱小如;;灾难母题与文学创作的精神向度[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蒋巍;;论文学的与时俱进——从“当前文学创作症候”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5 熊健;佘畅;;“三通四联”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A];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6 王为华;;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继承与创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7 王久辛;;不能忘却文学的庄严目标——对雷达先生《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的薄续[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8 付强;苏传明;杨永明;张维;;冬病夏治三伏贴疗法对哮喘的临床观察[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志忠;;也谈“当前文学创作症候”之根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10 胡新化;;谈“人口老龄化”的“负担”和“财富”——对庆祝建党85周年全国征文金奖《老龄化于文学创作》的增册加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新元;浙江省首届民工文学创作大赛有声有色[N];文艺报;2007年

2 记者 曾衡林邋熊远帆;我省文学创作在全国频频折桂[N];湖南日报;2007年

3 枫文;繁荣瓷都文学创作[N];潮州日报;2007年

4 萧平;佩内洛普:她是那样卓尔不群[N];文学报;2009年

5 ;第四届海内外华语文学笔会举行[N];文学报;2009年

6 民文;恩施设民族文学创作基地[N];文艺报;2009年

7 伍雪平;东城与中国作协首度签约[N];东莞日报;2009年

8 见习记者 王洋;涨稿费能否推动文学创作力[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9 吕驾宇;幸福的焦虑[N];丽水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任晶晶;让科普文学创作蔚成风气[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前后蜀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昝风华;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谷鹏;《白毛女》的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金云;论泰戈尔思想和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元素[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欢;汉代文学审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滕春红;北宋晁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晓英;走向完整的生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金璐璐;班昭及其著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t焥,

本文编号:2336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336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0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