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论中国现代改译剧

发布时间:2019-02-21 14:24
【摘要】: 在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历史中,伴随着外国戏剧的译介,出现了大量的改译剧。大体说来,改译剧有三个高潮,即文明戏时期、二十年代、三四十年代。改译剧在现代话剧剧本创作中起到过重要的示范作用,它所承载的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西方的启蒙思想给当时封闭沉闷的社会带来新的气息,它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方面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但长久以来,戏剧界都存在着轻改译重创作的倾向,对改译这一重要的戏剧现象缺乏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虽然现在改译已经不是译介外国戏剧方式的主流了,但在当前情况下,它对我们如何更好地译介外国戏剧还是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的。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改译剧的发展背景及概况。文明戏时期的改译,是在传统文学处于中心地位的文化背景下出现的,主要有春柳派改译的日本新派剧、莎剧改译剧和文人的改译剧。二十年代的改译,在翻译文学占据中心地位的文化背景下,兴起了上海戏剧协社、复旦剧社、南开新剧团等爱美剧社团的改译剧。三四十年代的改译分两部分,一是左翼文学的文艺大众化时期,有左翼改译剧、河北定县农村戏剧实验中的改译剧和中国旅行剧团等职业剧团的改译剧;二是抗战时期文学的民族化形势下,掀起了抗战初期及大后方的改译剧和上海孤岛、沦陷时期的改译剧的热潮。 第二章讨论了改译剧的文本选择。首先是主流意识形态对改译剧文本选择的影响,论述中国近现代社会救亡图存、思想启蒙两大主流意识形态对改译剧文本选择的操控。另一方面是主流诗学对改译剧文本选择的影响,分别分析了文明戏时期和现代话剧时期,浪漫主义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主潮对改译剧文本选择的制约,以及对当时戏剧创作的推动。 第三章研究改译剧的改译策略,基本分为三种策略方法:一是民族化的改译,这种改译对原作的改动幅度较大,完全本土化了;二是基本忠实于原著的改译,这种改译保留了原著的基本面貌,人名、地名中国化,改动的幅度较小;第三种为精神上中国化的改译,这种改译保持了原著的洋装洋貌。本章通过对这三类改译文本在内容、形式、风格方面的改动的具体分析,分别论述了采用这类改译策略的原因,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drama, with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drama, a large number of revised drama appeared.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hree climaxes, namely, the civilized period, the 1920s, and the 1930s and 1940s. The revised translation of drama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drama script creation. Its patriotic spirit of saving the n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thought of the West brought a new flavor to the closed and dreary society at that time. It has made many valuable exploration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flict and fusion of foreign culture and native culture.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there is a tendency in the field of drama to change translation and emphasize creation, which is lack of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rrangement and research on this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drama. Although it is no longer the mainstream of 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drama, it is sti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s in how to better translate and introduce foreign drama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vised drama. During the period of civilized drama, the translation of Japanese New School, Shakespeare's and literati's translation drama appeared under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s central position, including the Japanese New School Drama changed by Chunliu School, Shakespeare's Opera and literati's Translation Drama. In the 1920s, under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the Shanghai Drama Association, the Fudan Drama Society, the Nankai New Drama Troupe, and other American opera associations began to change their translations. In the 1930s and 40s, the translation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was the period of literature and art popularization of left-wing literature, there were left-wing translation plays, Hebei Dingxian rural drama experiment and professional drama troupe such as China Travel Theatre Troupe. The second is the nationalization of literature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hich set off the upsurge of retranslation drama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in the rear areas and the isolated islands of Shanghai, and in the period of the fall of the Japanese War.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the text of the revised drama. Firstly, i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n the choice of the text of the revised drama, and discusses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two major ideologies on the choice of the text of the revised drama.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stream poetics on the choice of the text of the revised drama is analyzed, which respectively analyzes the constraints of the trend of romantic drama and realistic drama on the choice of the text of the revised drama during the period of civilized drama and the period of modern drama. And the promotion of drama creation at that time. The third chapter studi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the retranslation drama,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rategies: one is the nationalization of the original, the original is completely localized; The second one is basically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ranslation, which retains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work, such as the name of the person,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place name, and the small extent of the change; the third is the spiritual Chinese version, which maintains the original Western-style appear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content, form and style of these three revised version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adopting these strategies and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behind them.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7.3;I046;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敏;;菩萨是如何中国化的[J];寻根;2011年04期

2 杜斌;;世界化——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课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孟庆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中国传统哲学[J];学周刊;2011年24期

4 段俊平;;孔子的五美四恶与中国化管理方略[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5期

5 冯燕芳;;政治性阅读:时代变迁与理论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解与接受[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吕洪刚;;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陈食霖;;苏联哲学教科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8 李熙;;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地方化及中国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3期

9 郭云;;论西方文论的中国化[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赵中秋;;试论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先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3 谭培文;;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4 邵军;;“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诉求的中国化表现形态[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沧南;韩莹莹;;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6 郭红;;沈百英与设计教学法中国化的探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孔金平;;行政学中国化的技术路线[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晓刚;;孤独研究的中国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芳;刘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许全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文化背景[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课题组;反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李大庆;院士“导演”中国化学界科普盛会[N];科技日报;2011年

3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李抒望;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N];大连日报;2011年

4 李抒望;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N];青岛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智文学;嘉仕堡:百年欧洲品牌的中国化进程[N];中国商报;2011年

6 记者 危丽琼;中国化企接受核查频率明显上升[N];中国化工报;2010年

7 韩克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社会质量中国化面对的社会背景[N];中国社会报;2010年

8 张广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讨会(2010)在中国社科院举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记者 刘大江 高鹏;开幕式点火将“非常中国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刘好光;中国化的大道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欣;论中国现代改译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2 吕炜;风险投资的经济学考察——制度、原理及中国化应用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徐曙海;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形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宇恒伟;唐宋时期印度佛教的中国民间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刘亚明;中国汉传佛教忏悔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王玉平;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检视[D];南开大学;2005年

8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周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5年

10 侯建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俊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山西大学;2003年

2 冯世勋;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西华大学;2010年

3 李海平;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和基本经验初探[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费利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王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业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杨晶;崛起的第三方—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凤萍;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思考[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8 潘福金;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刘沁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条件与基础[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著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回顾和展望[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27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427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2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