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飞翔观及其图像表现
发布时间:2019-10-10 19:28
【摘要】: 翻开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形态各一,飘忽欲出的飞翔图像。从远古时期的飞鸟到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凤”,再到羽化升天的神仙,各种各样飞翔的图像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其中,尤以佛教艺术中的飞天为这一类图形的典型代表。 飞天是外来文化移植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土壤中,和中国文化嫁接而开出的花朵。飞天在经过中国传统艺术思维的改造后,发展成具有典型中国审美特点的艺术形象。在西方的古典艺术中,也有飞翔的形象,其代表是挥动着双翼的天使。同样表现飞动感,中国的飞天却不长翅膀,没有圆光,仅靠翻飞的衣裙和飞舞的飘带就营造出凌空飞翔的动态。 飞天形象的诞生,在我国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首创。早在飞天随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之前,我国已有了飞神或飞仙形象,亦即道教的“羽人”,我国关于飞翔的图像还有很多,而且时间延续之长,可以贯穿我国整个艺术发展的历史。从原始时代岩画,陶器上的飞鸟,到夏商周青铜器上的凤纹、龙纹,再到秦汉石刻和画像石画像砖上的神人、异兽,魏晋时期墓室壁画中的飞仙,陵墓石刻中的有翼神兽等等,无不显示出在中国古代就已存在并随着历史变迁而发展的飞翔观。 本文从中国古代飞翔观念的产生开始谈起,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综合研究对这种观念造成影响的宗教、政治、哲学等文化因素。力求梳理出飞翔图像在我国发展演变的历史痕迹,并找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思想依据。
【图文】:
这两个形象还有互通之处,就是在所有具备飞象能够带给人非常强烈的飞动之感。首先,我们来分析“羽人”形象。5.1 羽人羽人这一形象,是我国本土飞翔形象中的代表,的最早的艺术形象,它最能反映我国传统思想中对于国的图像资料中,羽人的形象并不少见,但由于其所到隋唐时就已经渐渐被飞天的形象所取代,从我国的以,羽人并不象飞天那样被大家所熟知。大多关于羽人形象的研究,都只把它定位于我国天思想的形象表达,后来为道教所吸收,成为典型的反映的文化内涵不止如此。羽人形象最早出现在原始我国就已有了头戴羽毛,身披鸟羽的宗教祭祀形象。
皆载与乌。”因此也可以说,早期的鸟人打扮成鸟的样子,这是由图腾崇拜所导以羽裳为服,,古代流传甚广”,①“以河姆渡兽图,其神像就是头戴羽冠,身穿鸟衣”②活中成占有很大比例,《礼记·礼运》中说:“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麻饰,曾是这些先民的一种主要着装方式。”③在顼时期,溟海之北,有勃棶之国,人皆衣羽毛食以黑河水藻,饮以阴山桂脂,凭风而翔,乘稍自落。” 并相传在周成王七年,“南陲之南易形改服,大则兴云起雾,小则入于纤毫之中着鸟羽的习俗,恐怕就是古籍中所记载的“羽南经》:“羽民国在其东海,其为人长头,身生翼,鸟喙。”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120.9;K879.4
本文编号:2547297
【图文】:
这两个形象还有互通之处,就是在所有具备飞象能够带给人非常强烈的飞动之感。首先,我们来分析“羽人”形象。5.1 羽人羽人这一形象,是我国本土飞翔形象中的代表,的最早的艺术形象,它最能反映我国传统思想中对于国的图像资料中,羽人的形象并不少见,但由于其所到隋唐时就已经渐渐被飞天的形象所取代,从我国的以,羽人并不象飞天那样被大家所熟知。大多关于羽人形象的研究,都只把它定位于我国天思想的形象表达,后来为道教所吸收,成为典型的反映的文化内涵不止如此。羽人形象最早出现在原始我国就已有了头戴羽毛,身披鸟羽的宗教祭祀形象。
皆载与乌。”因此也可以说,早期的鸟人打扮成鸟的样子,这是由图腾崇拜所导以羽裳为服,,古代流传甚广”,①“以河姆渡兽图,其神像就是头戴羽冠,身穿鸟衣”②活中成占有很大比例,《礼记·礼运》中说:“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麻饰,曾是这些先民的一种主要着装方式。”③在顼时期,溟海之北,有勃棶之国,人皆衣羽毛食以黑河水藻,饮以阴山桂脂,凭风而翔,乘稍自落。” 并相传在周成王七年,“南陲之南易形改服,大则兴云起雾,小则入于纤毫之中着鸟羽的习俗,恐怕就是古籍中所记载的“羽南经》:“羽民国在其东海,其为人长头,身生翼,鸟喙。”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120.9;K87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永泽;;敦煌飞天图象的演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陈瑞瑞;;中国飞天艺术的源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刘克;从南阳升仙画像石看汉代文化心理的扭曲与分裂[J];中国道教;2002年04期
4 张文安;;中国古代自然崇拜与自然神话的历史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孟天运;蓬莱仙话传统与历代帝王寻仙活动[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赵声良;;飞天新论[J];敦煌研究;2007年03期
7 赵国华;“玄鸟生商”神话释略[J];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1998年04期
8 陈建刚;;飞天艺术形象渊源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黄云明;论仙崇拜及其产生的原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吴天明;神仙思想的起源和变迁[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547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4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