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游记》(15-19)章汉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22 19:17
本文关键词:《阿拉斯加游记》(15-19)章汉译实践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坛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生态文学,它以描写自然为主题,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内容,堪称美国文学中最令人激动的领域。诚然,现代化发展给自然所带来的厄运,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核战争的威胁、慢性辐射的毒害、人口的可怕增长、全球气候的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现象的加剧以及植物的过度砍伐……这一切,都使得生态成为全球所关注的重点话题。随着近年来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生态文学也显示出它越来越重大的价值。生态文学作为一种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有利于生态系统和谐、稳定和持续地自然存在。自从它初次在西方被提及之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文学起步较晚,国内的生态文学题材还以纪实的作品为主,揭露性,批判性强,说教功能大,名篇少,可读性不高,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强。因此有必要从翻译的角度从国外引进可读性强的生态文学作品。本文选取美国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自然生态保护倡导者,约翰·缪尔,所著《阿拉斯加游记》为翻译研究对象,原因在于这部作品不仅用行动和文字唤起了美国民众的环保意识,为美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诸多贡献,对我国的环保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而且描绘了美丽的冰川世界和独具特色的动物、植物和地貌景观。因此,为了将作品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中文读者,就要求译者在词汇、句式以及篇章层面将作品进行英汉对等转换。此外,作品属于文学范畴,在翻译过程中就要尽力地呈现出原文的文学性,鉴于此,笔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翻译理论指导,以译本和原文本在词汇、句式和篇章层面的对等性为翻译目的,采用增译、减译、合译和分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实现原著可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笔者希望通过实践翻译这部著作,呈现《阿拉斯加游记》中众多的物种、独特的地貌和古老的印第安文化,读者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缪尔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同时为生态游记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学 阿拉斯加游记 功能对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46;H315.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翻译任务的描述8-10
- 1.1 任务背景8
- 1.2 任务意义8-10
- 第二章 翻译任务的描述10-13
- 2.1 译前准备10-11
- 2.1.1 根据文本特点确定翻译理论10-11
- 2.1.2 翻译工具的准备11
- 2.1.3 参考书目的准备11
- 2.2 文本分析11-13
- 2.2.1 原文作者11-12
- 2.2.2 原文的内容和风格12-13
-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13-23
- 3.1 词汇的对等翻译13-17
- 3.1.1 词汇科学性等效处理13-15
- 3.1.2 词汇审美性的等效处理15-16
- 3.1.3 拟声词的翻译16-17
- 3.2 句式的对等性17-21
- 3.2.1 长句的处理17-19
- 3.2.2 句式的归化处理19-20
- 3.2.3 句式的美化处理20-21
- 3.3 对翻译问题的理论思考及解决过程21-23
- 3.3.1 词汇翻译的策略21-22
- 3.3.2 句式翻译的策略22-23
-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23-25
- 4.1 对今后学习工作的启发及展望23
- 4.2 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及相关思考23-25
- 附录25-124
- 参考文献124-126
- 致谢126
本文关键词:《阿拉斯加游记》(15-19)章汉译实践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