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张经浩译者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8:08
【摘要】:风格研究一直是文学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风格研究主要围绕原文风格翻译再现而展开,即译者应忠实、充分地传达出原文的风格。然而,现有研究表明译者风格的显形是不可避免的。译者风格常体现为译者对某些语言现象或翻译策略的倾向性。译者是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主体,他不仅是原文本的接受者和操纵者,也是译语文本的创造者。因此研究译语文本能够洞察译者指导其翻译实践时的基本思想。本研究依托张经浩和王仲年所译欧.亨利短篇小说,自建包含原小说文本、张译版和王译版各59篇的小型语料库,选取翻译策略、文化取向、翻译取效和措辞风格等四个维度,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张、王两译本,旨在发现张经浩特有的译者风格,并结合其公开发表的有关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散论,探讨其翻译风格及其可能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在涉及直译与意译的策略选择时,尽管张经浩强调其更倾向于意译策略,在多文本考察基础上发现其对直译和意译并不存在明显偏好,在策略选在上与王仲年译本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翻译的文化取向上,两位译者存在显著差异,张经浩较多地倾向于运用归化在汉语文化内处理异质,而王仲年更加倾向于保留西方文化的异质感;3)在译文的功能对等还是形式对等处理上,两者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张经浩相较而言更倾向于功能对等,而王仲年更多地使用了形式对等;4)在措辞风格上,张经浩力求语言的准确性,较多地使用归化、增补、语义变通等方法,而王仲年译本则在确保语义可接受基础上追求形式上的忠实于原文。从上述四个维度对张经浩译本的多文本考察可知,其翻译思想较好地被应用在了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除翻译策略选择外,其余维度都较好地展示了他独特的译者风格。本研究提出解读张经浩的译者风格,可以从其翻译观、审美偏好和读者意识三个角度切入。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张经浩的翻译理念与翻译行为,也能为翻译教学中译本赏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立秋;范守义;贾令仪;;语篇翻译中的衔接问题:理论解读与翻译应用[J];上海翻译;2011年04期

2 张经浩;;从《白菜与皇帝》谈起[J];中国翻译;2011年05期

3 王克非;黄立波;;语料库翻译学的几个术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张经浩;;从“麦琪”谈翻译中语言和文化的排异性[J];上海翻译;2007年02期

5 张经浩;;主次颠倒的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2006年05期

6 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新研究范式[J];中国外语;2006年03期

7 刘康龙;穆雷;;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6年01期

8 柯飞;翻译中的隐和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9 张经浩;谈谈对奈达的所知和理解——兼介绍奈达新著《语言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10 王卫新;语篇视点与翻译策略[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小乔;欧亨利短篇小说中人名翻译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2 刘璇;《浮生六记》林译本的译者风格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盛寒嘉;目的论下《爱玛》中译本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4 张笑;董乐山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倪月梅;张经浩《爱玛》复译行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64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64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b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