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用心智分区理论解读女性自身的成长过程《亲爱的生活》与《女心理师》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20:32
【摘要】:爱丽丝·门罗和毕淑敏都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们都侧重描写女性的生活和心理成长过程。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作家,而毕淑敏是中国作家。把她们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将揭示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因此,本论文从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学派的视角对门罗的《亲爱的生活》与毕淑敏的《女心理师》进行了比较研究,目的是找出在这两种文化中女性心理成长过程的特点,以便更深入地洞悉这两种不同文化中存在的女性社会问题。本论文的整体结构是这样的: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这两位作家,包括她们的人生经历、所选的这两部作品以及有关她们文学作品的评论,引言还对弗洛伊德的心智分区理论(psychic zone theory)和女性主义的心理分析学派(psychoanalytic feminism,也译作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进行了术语界定。随后,论文从“丧失本我”、“不平衡的超我”和“重构自我的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女性的婚姻生活,进而又分三个方面分析了女性的社会生活,这三个方面是(1)扑不灭的隐形本我、(2)对本我与自我冲突做出的反应以及(3)为摆脱困境而寻求外界帮助的途径。对女性婚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分析都表明,加拿大女性对男权的反叛更少拘束,而中国妇女则受到更大压力去服从社区的整体利益。针对这一差异,论文列出了两条文化原因,一条与历史有关,即英美文化历来崇尚个人至上(individualism),而中国文化则长期受到儒释道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另一条文化起因与当代社会有关,即英语国家人口的流动性较大,而中国的社区相对比较恒定,这就对反叛的个体成员形成了更大的压力,迫使其与社区趋同。论文的结语部分概括了全文的要点并指出了未来这一领域科研的大致方向。由弗洛伊德创建、拉康加以发展的心智分区理论本来只被应用于对男性心理成长过程的分析。这两位理论家似乎无视女性的存在和特点。本研究证明,这一理论的相关术语和概念同样可以被用作工具来分析女性在反抗男权压制时的心理成长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106.4-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春艳;;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艾丽丝·门罗的《亲爱的生活》[J];作家;2015年18期

2 刘宏宇;;《亲爱的生活》:一种拉康式心理学图景[J];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02期

3 林玉珍;;关于他们的叙述——从《亲爱的生活》中男性人物的叙事特征看门罗的思想转变[J];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01期

4 艾尔莎·考克斯;刘启君;;“回音往复”:艾丽丝·门罗小说《亲爱的生活》中的自我反思[J];外国文学;2014年05期

5 赵树勤;张刘薇子;;童年创伤与自我救赎——毕淑敏小说《女心理师》的心理学解读[J];创作与评论;2012年06期

6 王帆;;咨询伦理的困惑与思考——以毕淑敏《女心理师》为例[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7 陈颖;;女心理师的心理救赎——试论毕淑敏小说《女心理师》的创作心理和拯救情怀[J];电影评介;2011年04期

8 张丽;;拆解心灵的镣铐,舞动坦荡的人生——对毕淑敏新作《女心理师》的解读[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王燕;;《女心理师》的悬念设置探究[J];文教资料;2008年30期

10 李海燕;韩晓婷;;穿越死亡沼泽,直面生命现实——解读毕淑敏长篇小说《女心理师》的创作主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玉贞;萨特存在主义视角下的《亲爱的生活》[D];河南大学;2016年

2 王茜亚;《亲爱的生活》的语用文体学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3 刘君敏;从属性对现代女性自性完善的禁锢与延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0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70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3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