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葛浩文夫妇《玉米》译本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葛浩文夫妇《玉米》译本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毕飞宇小说《玉米》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凭借葛浩文夫妇的译本Three Sisters夺得2010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在文学界,原著和译本都引起极大的关注。葛浩文是中国文化首席翻译家,关于葛浩文夫妇译本Three Sisters的研究论文仅有六篇,分别从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第二”人称叙述、异化翻译策略以及译者中心性的视角对译本进行研究。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为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新颖的视角。本论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以葛浩文夫妇翻译的毕飞宇《玉米》英译本Three Sisters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翻译学诠释。作者将葛浩文的译本与生态翻译学进行结合,认为译者需要考虑文化,社会等因素,使译本适应生态翻译环境。本论文从需要,能力以及多维度转换三个角度研究译者在翻译前期以及翻译过程中的选择适应,从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流维三个维度去分析译者的生态翻译活动,具体从词汇、句法以及篇章层面进行语言维分析;从中国习语、亲属称谓、文化负载词以及社会习俗层面进行文化维分析;从整体选择适应性的高低程度进行交流维分析。从生态翻译学的译评标准下的读者反馈,译者素质以及多维转换的程度进行分析译本产生的意义,提升了原著认同度以及促进了文化传播。本论文通过相对全面分析葛浩文夫妇英译《玉米》的过程,期望读者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证明生态翻译学诠释的可行性以及《玉米》翻译成功经验对未来翻译实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玉米》 生态翻译学 葛浩文 多维度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7-8
- ABSTRACT8-10
- 摘要10-14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4-18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4-15
- 1.2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5-17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7-18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8-22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Bi Feiyu and His Work Yumi18-19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ree Sisters by Goldblatts19-21
- 2.3 Summary of Previous Researches21-22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2-28
- 3.1 Philosophy Basis of Eco-translatology22-23
- 3.2 Components of Eco-translatology23-28
- CHAPTER FOUR GOLDBLATTS' ECO-TRANSLATOLOGY INTRANSLATING PROCESS OF THREE SISTERS28-51
- 4.1 Goldblatt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28-34
- 4.1.1 Goldblatts' needs29-32
- 4.1.1.1 Internal need30-31
- 4.1.1.2 External need31-32
- 4.1.2 Goldblatts' competence in translating Three Sisters32-33
- 4.1.3 The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33-34
- 4.2 Mu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of Three Sisters in the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34-51
- 4.2.1 Linguistic dimension of Three Sisters35-38
- 4.2.1.1 Lexical level35-36
- 4.2.1.2 Syntactic level36-37
- 4.2.1.3 Textual level37-38
- 4.2.2 Cultural dimension of Three Sisters38-48
- 4.2.2.1 Chinese idioms39-42
- 4.2.2.2 Kinship address42-43
- 4.2.2.3 Cultural-loaded phrases43-47
- 4.2.2.4 Social customs47-48
- 4.2.3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of Three Sisters48-51
- 4.2.3.1 Higher degree of holistic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48-50
- 4.2.3.2 Lower degree of holistic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50-51
- CHAPTER FIVE COMMENTS ON THREE SISTERS51-56
- 5.1 Embodiment of evaluation criteria51-54
- 5.1.1 Readers' response of Three Sisters51-52
- 5.1.2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ed version and the translator52-54
- 5.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ed Version54-56
- 5.2.1 The improvement of Yumi's Identity54-55
- 5.2.2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55-56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6-59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56-57
- 6.2 Limitations for This Research57-59
- WORKS CITED59-62
- APPENDIX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飞宇;;《玉米》之外的点滴[J];文艺争鸣;2008年08期
2 鲁敏;;《玉米》:最好滋味的老玉米[J];人民文学;2008年11期
3 李生滨;《玉米》的人称及其叙述态度与叙事情感[J];当代文坛;2004年01期
4 李生滨;叙述带给我们的亲切精致和心灵伤痛——细读《玉米》[J];名作欣赏;2004年07期
5 高彦;;身份“变形”开启的可能——论《玉米》的叙事策略[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史言喜;;嵌入历史深处的悲悯——《玉米》带给我们的感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7 赵丛浩;;浅析权力阴影下《玉米》中的女性形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6期
8 毕飞宇;《玉米》[J];科学之友;2004年03期
9 李子云;汁液饱满的《玉米》[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10 孙莹;;《玉米》中男性人物的去势书写[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惟群;嚼《玉米》谈细节及其它[N];文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卿;“我很高兴《玉米》还活着”[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王胡;《玉米》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毕飞宇;《平原》的题外话[N];中华读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产晓;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葛浩文夫妇《玉米》译本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姜嘉琪;《玉米》英译文本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施佳能;葛浩文夫妇《玉米》英译本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葛浩文夫妇《玉米》译本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