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隐喻英译初探
发布时间:2021-03-22 22:48
上个世纪80年代,Lakoff的Metaphors We LiveBy一书使得隐喻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隐喻翻译的研究也出现转向。隐喻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它大量存在于我们的认知思维中,这就将隐喻的范畴扩大。认知语言学派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它们出现的基础是语言使用者的“体验”,既包括普遍的生活体验也包括特定文化中的体验,它们既反应了人们共同的认知模式,也反应了文化特性。于是有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同一个隐喻意象在不同文化中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隐喻的翻译应该忠实保留原隐喻意象,还是把意义及可读性放在第一位呢?《鹿鼎记》是中国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在中国先后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可谓家喻户晓,同时也是一部充满隐喻特色的武侠小说。英国的闵福德教授和霍克斯教授在翻译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之后十年,又出版了《鹿鼎记》仅有的英译本。评论家指出这部小说在很多方面都具备隐喻特点,无论是政治层面、社会层面还是语言层面。本文进行描述性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总结隐喻翻译策略及各策略的适用情况。首先,笔者收集了小说中的隐喻表达,建立了双语对照附录,统计各策略的使用比例。除了统计分析外,笔者还举例分析,论述译者在隐喻英译中策略的选取及背后的原因。总而言之,译者在隐喻翻译中,策略的选择是基于隐喻所在的文本类型及目的。若文本功能以提供信息为主,那么隐喻翻译时原隐喻意象会经过归化处理;若文本表现形式突出,那翻译隐喻时,译者会尽量还原隐喻的表达形式及意象;若隐喻意象本身具备文化信息,译者会采取补偿策略,还原隐喻意象,牺牲可读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本文编号:269234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引言
1.1《鹿鼎记》英译研究背景及对象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总体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隐喻研究
2.1.1 隐喻的定义
2.1.2 隐喻的普遍性和特性
2.2 隐喻的翻译研究
2.2.1 概念隐喻翻译研究的局限
2.2.2 隐喻翻译策略
2.2.3 隐喻翻译分析框架
2.3 《鹿鼎记》的英译研究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鹿鼎记》选取缘由
3.2 译作译者介绍
3.3 量化统计与文本分析
第4章 研究发现
4.1 翻译策略在不同隐喻中的应用
4.1.1 隐喻成功移植
4.1.2 原隐喻意象的消失
4.1.3 原隐喻意象的重现
4.2 相同隐喻中不同策略的应用
4.2.1 直译隐喻与省略隐喻
4.2.2 替换隐喻与省略隐喻
4.3 主人公的特色隐喻翻译策略
4.3.1 替换隐喻,重现飞白
4.3.2 替换隐喻,重现创造性
4.3.3 直译隐喻,恢复创造性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鹿鼎记》中隐喻出现的文段
【参考文献】
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洁;;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英译的接受概况——以金庸《鹿鼎记》英译本为例[J];考试周刊;2015年28期
2 王璐;;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隐喻翻译[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杨会水;;英汉语“生气”情感隐喻的认知对比[J];成功(教育);2011年06期
4 袁红梅;;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年04期
5 彭玉蔷;;典故翻译中文化信息处理的新视角[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孔庆东;;《鹿鼎记》的思想艺术价值[J];华文文学;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悦;金庸小说人物江湖绰号的文化意象英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容萍;《骆驼祥子》英译的概念隐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田梅林;《鹿鼎记》韦小宝语言艺术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2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9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