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守卫者的悲歌——《土门》与《苔丝》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0-08-23 10:38
【摘要】: 工业革命带给英国的巨变和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以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性质的。这两场变革使得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文化更经历了从主体上的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物质文明时代。 作家是社会中心最敏感的群体,文学又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这两个时期发生的社会变化,很自然要投射到作家的心灵世界和他们所进行的文学创作上。比较和考察处于这两个时期的不同作家的文学创作和心态,是对于社会现实和文化最好的记录和观照,同时也是对于彼时与此时作家最真切的认识。其中的委婉曲折,波澜壮阔,可以深化我们对于社会文化递变的认识和思考,也窥探到变革时代人们灵魂的真实跃动。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村性的”(费孝通)。某种程度上,乡村确实可以视为中国社会的缩影,而且,由于生活方式、地理交通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限制,中国乡村凝结着比别处更多的苦难,也积淀着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贾平凹的小说《土门》展现的是中国农村社会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浪潮中逐渐被吞没的命运的缩影,与此相似的是,在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也表现出作者在英国农村社会被工业化所改变的过程中感受到的阵痛。两位作者在小说中都描写了乡村风光的美好,塑造了性情率真而美好的乡村姑娘形象,同时两位作家都将工业化对乡村社会在伦理道德,社会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危害通过描写城市人与乡村人的交锋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比较两位乡土出身的农村作家的文化心态,创作角度,作品的创作背景,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进一步尝试探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小说的创作技巧之间的关系。 作者希望能通过这一比较达到三个目的:通过比较重新评价哈代小说的社会 价值和全球性价值;通过与世界名家名作比较,从而向世界介绍中国西部的小说 作家;通过对城市化以及其他问题的讨论,希望能启发读者对工业文明稍逊发展 的西部投以关注的一瞥,希望西部的建设者们能够对正在丧失的农业文明,或曰 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扶持,希望整个中国在工业化的工程中珍惜自己的传统和历 史,因为忘记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真正先进的民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106.4
本文编号:2801422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106.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成庆玲;乡土情思—贾平凹和哈代小说创作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1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0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