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毁坏与再生间的言说
发布时间:2020-09-01 13:59
论文的第一部分叙述了“废墟如何产生”,包括客体的出现原因、概念的生成方式与进一步的涵义演进,以及废墟如何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文学表达中并被用来抒情。论文的第二部分叙述了“我们如何观看废墟”,即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观照废墟的存在。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了我们如何通过废墟还原历史,在还原历史之后又如何得到情感上的召唤,以及最后如何达成共同体的想象。论文的第三部分引入了两个对象,即长城与巴别塔,并以这两者作为案例,叙述“我们如何书写废墟”。这一部分内容先分别对长城与巴别塔的文学、历史及艺术形象进行了分解,又将这两个对象合并对比,试图阐释它们在现代化的语境中体现了各自怎样的内涵。论文的第四部分叙述了“我们如何重建废墟”。在这一部分中,论文首先分析了废墟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原因,也即被重建成景观的基础;接着分析了废墟如何被“生产”成景观;最后叙述了消费社会如何影响了对废墟的塑造。论文的五部分叙述了“废墟的虚无主义内涵”,包括废墟如何体现着虚无主义并证明了一切的虚无,它与虚无主义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接着,论文论述了摇滚乐的出现如何应和了废墟的精神与虚无主义的表达。
【学位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0-03
本文编号:2809822
【学位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剑亮;;民国词中的圆明园镜像[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詹虎;;“废墟文学”代表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创作风格论[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兴春;废墟题材在当代油画中的视觉表现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田雨时;从废墟中归来[D];黑龙江大学;2016年
3 党任依;奥尔罕·帕慕克小说“呼愁”、废墟审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滕飞;从“废墟”之美谈城市记忆的重塑[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5 费腾;废墟的挽歌—崔国泰“工业肖像”绘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高永忠;论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的寓言化倾向[D];兰州大学;2012年
7 孟潇;废墟上的引灵[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韩亮;废墟景观与城市记忆的延续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09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0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