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目的论视角下《红高粱家族》中称呼语的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12:06
   称呼语是文化负载词在社会范畴的一个分支,在文学作品中可塑造人物形象、达到交际目的,同时也反映着社会文化和背景。文学作品中称呼语的翻译须考虑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本文聚焦于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称呼语的翻译,探究了称呼语背后的人物形象和社会文化,以使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渲染。美国翻译家葛浩文的译作不仅在西方世界得到广泛追捧,在小说翻译中对文本的改动也引起了广泛热议。功能目的论突破了等值理念,提出翻译是功能的对等,强调了目标语读者在翻译行为中的地位。目的论与译者的翻译理念相符。译者需要站在读者的立场,扮演文化间的协调员。本论文试图通过目的论视角来研究葛浩文对文化负载词称呼语的英译,以及其达到两文本功能对等所运用的策略和方法。本论文在目的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讨论了五种类别的称呼语英译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体现。译本中,姓名多运用音译、直译、套译、减译等;亲属称谓多运用直译、仿译、创译和减译;职称和社交通用称呼多运用直译和套译;零称呼则多用释译;粗鄙语多运用省译和直译。研究发现:功能目的论在文化负载词称呼语的翻译中起到了明显的指导作用,为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在目的论三原则应用的先后顺序上还需开展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验证。目的原则是核心,始终指导着译本的功能对等。但在称呼语“独立”于文本且仅代表一种符号的少数情况时,忠实原则先于连贯原则,特别是在在人物全名和浅显的谚语式称呼翻译中尤其如此。在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为前提下,忠实原则并不劣于连贯原则。总体来看,对文本的忠实度是基于整体的连贯和目的读者的接受度为前提,功能目的论的三原则可指导文学作品中称呼语的翻译,文学翻译亦可借鉴这一理论。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先丽;;影响称呼语转换的社交因素浅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11期

2 高先丽;;影响称呼语转换的物理因素浅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3 车越娇;;基于语言交际能力的称呼语认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4 韩俊芳;石江泽;于宝英;曹阳;;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使用[J];海外英语;2018年07期

5 张姣姣;;浅析称呼语的用法和翻译方法[J];农家参谋;2018年13期

6 陈顺意;;汉英称呼语语用对比与翻译[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08期

7 张海燕;;营业员社会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例[J];文教资料;2014年35期

8 谭波尔;;维汉亲属称呼语翻译及其文化对比[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9 徐京魁;;拟亲属称呼语中的“叔叔”、“阿姨”的使用误区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2期

10 张小丹;;由称呼变换看《诗经·卫风·氓》的情感波澜[J];语文教学之友;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封淑珍;;称呼语运用例谈[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2 丁崇明;陈绂;;现代女性配偶称呼语考察分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绍明;;军人制式称呼语浅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林素容;;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分析[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林素容;;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分析[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余华;刘楚群;;群体确称语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汤婕;;校园称呼语使用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C];2016年

8 李佳静;孙德平;;杭州市称呼语“老板娘”调查[A];中国社会语言学2013年第1期(总第20期)[C];2014年

9 胡习之;;话语角色定位及其语言表现形式[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英;王佳一;丁梦蕾;;咨询中的称呼语之心理功能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永奋;临时称呼语趣谈[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张春芳;相似的中韩称呼语[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王传荣 孟庆钰;巧辨速记多音多义字(七)[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4 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张颖炜;网络称谓呼应社会文化多元化[N];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王泉根;古人取“字”的解析[N];河南科技报;2000年

6 ;销售基本知识(三):交往中相互介绍的细节[N];电脑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汪吉;现代俄语称呼语的结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旷战;个体意库、身份建构与情感绑定[D];西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柳;中法称呼语语用对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

2 成诚;目的论视角下《红高粱家族》中称呼语的英译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3 BOYA BOLUWATIFE MAUYAN(波罗);汉语与约鲁巴语的称呼语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姜红妮;现代俄语称呼语的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5 陈丽霞;日本学生汉语社会称呼语习得研究及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6 董梦飞;学生对教师的称呼语及其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王佳;高校微信交际中名词性称呼语的实证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年

8 杨婕艺;微信私聊中称呼语交际功能的实证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年

9 刘晓强;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语称呼语习得研究及教学策略[D];辽宁大学;2018年

10 覃娇蓉;中国社会背景下权势与等同关系的时代变迁[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1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11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f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