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葛译《红高粱家族》中的译者文化资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15:13
   葛浩文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1993年,当代作家莫言的早期代表作《红高粱家族》被其译成英文在美出版,获得广泛好评,并在二十余年来不断再版。而同时期的其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国外的接受情况却并不乐观,多数作品未能获得读者的广泛接受与认可。因此,研究《红高粱家族》译者葛浩文在译介过程中的成功要素,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理论开始应用于翻译研究之中,出现了翻译的社会学转向趋势。其中,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就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揭示翻译活动的社会文化本质研究中。布迪厄认为,资本并不单纯指代经济学领域中的生产要素和社会关系,它是指导行动者社会实践的工具,在场域空间中行动者通过对资本拥有的多寡来进行竞争。而其资本概念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文化资本”。文化资本也是权力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包括有语言能力、一般的文化意识,审美偏好以及教育文凭等。文化资本是翻译文学场域中行动者的出发点,与译者的社会轨迹、翻译动机、翻译选材及翻译策略选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宏观层面上,文化资本决定着译者的引进策略和文本选择,在微观层面上,决定着其翻译策略和译文风格的形成。因此,本文尝试以“文化资本”概念为理论框架,以《红高粱家族》的英译者葛浩文为研究对象,宏观上采取文献分析,微观上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研究以下问题:(1)葛浩文的文化资本是如何积累与形成的?(2)葛浩文的相关文化资本在《红高粱家族》译介中如何具体运作?研究发现,首先,葛浩文的教育背景、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与翻译经历、所获奖项、优秀的双语能力以及与作者的良好关系,构成了其自身的文化资本。其次,受其文化资本构成的影响,在其译作契合了20世纪80到90年代的中美文学场域规则的同时,获得了影响力和话语权。并在《红高粱家族》的翻译项目中获得了美国全国艺术基金会的资助,得到了维京-企鹅出版社的认可。葛浩文文化资本的独特构成,促成了他独特的翻译观及翻译策略,影响着他对原文的认知和态度,并最终形成了其特有的《红高粱家族》的翻译风格。
【学位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046;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领顺;王沙沙;赵圆圆;陈建辉;孙晓星;杨芬芬;蒋小红;周怡珂;;葛浩文论编辑之于译文形成的作用——葛浩文翻译思想简评之一[J];翻译论坛;2015年03期

2 汪宝荣;;葛浩文英译《红高粱》生产过程社会学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3 孙会军;;葛译莫言小说研究[J];中国翻译;2014年05期

4 孙会军;;翻译家葛浩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与推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史国强;;葛浩文文学翻译年谱[J];东吴学术;2013年05期

6 吕敏宏;;论葛浩文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J];小说评论;2012年05期

7 贾燕芹;;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8 王悦晨;;从社会学角度看翻译现象: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关键词解读[J];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9 王洪涛;;建构“社会翻译学”:名与实的辨析[J];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10 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葛浩文;林丽君;;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N];文学报;2014年

2 姜玉琴;乔国强;;葛浩文的“东方主义”文学翻译观[N];文学报;2014年

3 葛浩文;;作者与译者:一种不安、互惠又偶尔脆弱的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鄢佳;布尔迪厄社会学视角下的译者葛浩文翻译惯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钰晗;从布迪厄社会学视角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外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11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11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3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