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社会参与:论当代艺术介入社会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0-09-23 11:52
   “社会参与”作为艺术介入社会的一种方法已经成为近些年来当代艺术创作的新趋势。当代艺术作品不再只是陈列于室内的欣赏类物品,更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双重关系,并对传统的艺术生产模式发起挑战,进行了一系列以大众参与为核心,以行动、表演、计划、事件等为表达形式的动态艺术实践。本文将这种在特定现场开展的,由观众、变换的空间和混合媒介共同构建的公共性艺术统称为“社会参与艺术”。文章中,笔者通过分析社会参与艺术其作品所呈现出的合作性、对话性、多义性等特质,结合西方早期艺术介入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立足于国内本土参与式艺术的发展现状,从而探索中国当代艺术如何更好地将艺术实践与现时的大众社会产生联系,以期对中国式的社会参与艺术有更具体的认知、理解和判断。本文的第一章为绪论,分五部分着重介绍了社会参与艺术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学术价值以及创新点;第二章主要对社会参与艺术的演变发展进行历史脉络分析,重点探讨艺术介入社会其观念体系的形成及早期实践形态,意图通过梳理历史先锋派艺术、观念艺术与当代参与式艺术之间的递进关系,凸显早期先锋派艺术、观念艺术的变革对当代社会参与艺术发展所起的意义与作用;第三章是以社会参与艺术的基本特点、构成要素、美学特征为对象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这一新兴艺术形态的审美特征,虽然社会参与艺术往往利用新颖猎奇的互动元素吸引大众最初的兴趣和注意,但是这些作品内含的艺术家、观众、美术馆、社会环境等各层面之间变换的关系却更值得审视;最后一章主要以社会参与艺术在我国的常见介入形态为切入口,分别是在美术馆、在线上、在乡村三种不同地方所开展的艺术实践,研究艺术家运用这一创作模式的动机及其背后的思维方法,再转移到作品所蕴含的更深层社会意义上,并在对我国的社会参与艺术进行审视的同时,思考其中被隐藏起来的问题且给出自己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学位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05
【部分图文】:

观看方式,表演性,偶像崇拜,蒙娜丽莎


便器《泉》(图 2),亦或是 1919 年反偶像崇拜的篡改了蒙娜丽莎《L.H.O.O.Q》(图3)。杜尚在不间断地向大众发起疑问:即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事实上,这些作品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是否具备美学范式,它们甚至只是杜尚随意在街边商铺中购买的普通物品,作品是否由作者创作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关键在于选择了它,使其作为生活器具实用的一面消失,而后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内容,杜尚更像是在制造一次具有表演性质的事件,它引导了一种介入的观看方式。

椅子,和图


《一把和三把椅子》

椅子


《两个相关的旋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轶凡;;从博伊斯的创作理念观当代艺术与社会生活[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3年06期

2 王春辰;;“艺术介入社会”:新敏感与再肯定[J];美术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彦华;“介入性艺术”的审美意义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利平;艺术介入社会的案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5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25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