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

发布时间:2020-10-16 06:27
   媒介作为艺术实践最根本、最主要的载体,应该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下中国恰逢一个媒介威力被空前地强调的时代,艺术家们通过各种手段形式及跨界性的当代艺术生产,诸如各类实验性艺术,综合装置、影像艺术,计算机新媒体等,来表达对传统艺术审美形式的怀疑,当代艺术媒介的样式诸如装置、影像、多媒体等也更多地将形式提升到内容之上,所以由此暴露出行进当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诸多问题,衍生出各种褒贬不一的评判,应该说,新媒介作为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它一方面以艺术方式、手段的更新为其标志,同时也因为这种媒介手段的转换而带来艺术史中关于艺术本体的重新反思,并激发了更为宽广的艺术观念的表述空间,甚至进而介入社会思想的反思之中。人们开始探讨怀疑什么是艺术?艺术该不该有底线?艺术的价值何在? 对于新媒介艺术的研究,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新媒介艺术到底是剔除传统艺术中以油画颜料和雕塑材料为代表的传统媒介之外的所有艺术样式呢,还是另有所指、另有涵盖?可以说,这也是对新媒介艺术的语言特性进行考察的必要前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性的线性逻辑出发,将新媒介置于一个当代艺术不断推进的动态过程中阐释,并将当代艺术理解为一种历时性的当代概念,区别于以往习惯与特定审美要求的狭义上的艺术形式所指。本文试图跳出纷繁复杂的概念争论,抛开文化语境的变化、全球化等方面的影响,找到一条客观的思维脉络来诠释当代艺术媒介分化、发展、演变等问题。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实践的媒介应用为基点,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这一过程中提炼出关于媒介的本体问题,包括媒介与观念、艺术与技术、媒介与审美,媒介与文化意识形态等问题,发掘中国当代艺术的变革成因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通过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借以不同媒介传递出的形式、技巧、观念等方面的信息做出思考,以一种相对接近历史真实的方式还原当代艺术发展、演进过程中不断新生的媒介运用——与传统美术史不同的在作品中运用诸如综合材料、身体、现成品、装置、录像、摄影、数码技术、网络媒介等新材料、新语言的手段、途径,并进而考察这类媒介运用对于艺术本体介入社会思想演进所发生的功能与作用,以达到对中国当代艺术作一个基本理性判断和清晰定位。
【学位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J120.9
【部分图文】:

行为,媒介,观念


第一章当代语境媒介一般是指引导两方发生联系的事物,作息、情感等载体的性质。媒介英文Medium的中另外一个意思也指作为生存环境的介质媒介物,接收的“中介”的含义。媒介文化研究学者麦克l:具,指用以负载与传播信息的材料与}_具。西术即媒介”的现代艺术体系理论中将“媒介”作念而展开。国内理论家刘晓纯将“媒介”的概念艺术’创作是以此为基础,是艺术语言的重要组介物质本身的自主地位和功能随着人类艺术由古材质从幕后依存的角色完成了重大转变从而成为双喜关于艺术媒介提出了一个新的“)’一义媒介”“观念与制度”也纳入媒介的范畴。所谓制度作思想、观念,二是与此观念相应的体制、一系列

根基,媒介手段,传统美学,艺术观念


许还会导致以最迷人的方式改变艺术概家缪晓春2001年以装置语言利用投影等若现的图像象征了历史的消逝和人们对记艺术观念得以最人化的实现,换句话说观和引领,艺术家在思考“艺术”问题的同达如果说是具有唯一性的,那媒介手段则,给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一定意义上,这些新媒介艺术就是现科学技术的支撑,加速了新媒介艺术的生新媒介运用发源的达达运动,就是以质疑了以往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美学对艺术的边界,同时也为探索艺术的新形式和、数字、网络等诸种新媒介艺术的成形奠发

语词,石头,声音,金属


一种似之物。图3.刘俐蕴《山水卷》装置,2004金属、石头、声音、光电、语词等进行操在作品完成之后才能变得清晰,这种精油画在文艺复兴以来是画家们的主要创作对颜料和画布进行改进,加以研究,到了了某种本体性的意义。①媒介在格林伯格此来抗衡资本土义社会对精英文化的侵蚀的高水准。②格林伯格所确定以检测现代则,在观念艺术、波普艺术、装置艺术、的多样与混合从而使媒介进入一个更为厂’观念的中介、载体,又一次完成了对物质性介观念,到现代主义的媒介白觉与纯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巡回排演:2010第八届上海双年展[J];美术文献;2010年05期

2 董冰峰;;当代艺术是个敞开的屋子[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9期

3 薛晔;;中国建筑师,你的差距在哪里?——“2002上海双年展”观后[J];艺术·生活;2003年02期

4 ;孙连刚论当代艺术摘编[J];中国拍卖;2010年04期

5 黄焜;;造境——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广东美术馆[J];艺术·生活;2003年05期

6 李喆;;亚洲当代艺术及其在西方的接纳[J];艺术·生活;2006年01期

7 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第三讲:当代艺术与生存思考[J];东方艺术;2011年13期

8 鲁明军;;眼与心:当代艺术与现象学视域[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7期

9 李超;;李超访谈[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9期

10 ;艺术家档案 邱志杰[J];美术文献;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于学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月浩;西方当代艺术对室内设计创作的影响的若干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武洪滨;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学术性建构历程与问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刘明亮;北京798艺术区:市场语境下的田野考察与追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皮力;从“行动”到“观念”[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施虹;开放与展望—艺术品整合营销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苏于芬;美术馆[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杞峰;前卫时装设计之当代艺术性[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2 王颖娟;图谋之后[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安玠;当代艺术中精神世界视觉化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李凡璠;技术的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方球;超越属性[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向前;当代艺术中中国传统符号的运用与演绎[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7 唐立影;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幼稚化审美趣味浅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甘雨;当代艺术中的纤维材质[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梁练方;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行为艺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正军;透视当代艺术的生态[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2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42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7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