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韦勒克的文学批评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0-10-25 03:56
勒内·韦勒克是20世纪西方最杰出的理论批评家之一,在文学理论和批评领域都提出了创见性理论,成就斐然,享誉世界。本文旨在对韦勒克的文学批评理论进行系统性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本文第一章对韦勒克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整体把握,追溯韦勒克文学批评的理论来源。20世纪是一个批判与变革的时代,在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冲击下,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进行批判,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和方法论的指导和启示。在文学创作方面,现代主义文学作为20世纪的文学主流,以反对传统的创作方法、表现形式著称。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众多文学批评理论同样也是具有反传统的特征,并且更替频繁,互相扬弃。第二章探究韦勒克的文学批评观。韦勒克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上界定了“文学批评”这一概念,确立了其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按照韦勒克的观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接着韦勒克批判了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指出相对主义会造成批评的价值标准的混乱,而绝对主义的批评标准则是教条的固化的。在批评方法上,韦勒克还对印象主义和实证主义提出不满。印象主义批评的批评标准带有主观随意性,会造成价值标准混乱。实证主义批评着眼于研究作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人的人际关系、文化水平、精神状态、心理特征等非文学因素,没有关注文学作品本身。第三章对韦勒克的文学批评展开讨论。韦勒克提出正确的批评方式应该是辩证的“透视主义”。这种方法将文学作品看做一个整体,要求批评必须坚持标准和价值,具有永恒且动态发展的价值尺度,分别从结构、符号、价值三个维度来考察文学作品。韦勒克认为文学作品的本体是一种“多层次的符号结构”,文学的价值就存在于这一结构之中,与之紧密相关。因此文学价值就是文学批评的标准。韦勒克在进行文学批评时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学价值在于审美价值。第四章分析中国当今的文学批评领域的现状,指出韦勒克的批评理论和方法所具有的意义。首先理论上韦勒克强调价值判断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以审美为批评的标准,有助于国内文学批评重拾价值判断和重建价值;在批评方法上要求回归文学作品本身,用审美的标准衡量作品的好坏,将文学的本质和价值统一起来,使批评回到作品文本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轨道上来;另外,对批评家重塑批评意识和标准意识,客观准确地评判作品的好坏也具有指导性意义和启示。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韦勒克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来源
1.1 时代背景:批判与变革
1.1.1 哲学领域的科学主义倾向与“语言学转向”
1.1.2 现代主义文学的反传统特征
1.1.3 文学批评的“扬弃”
1.2 理论来源
1.2.1 英伽登的作品层次论
1.2.2 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系统论
1.2.3 俄国形式主义的形式本质论
1.2.4 英美“新批评”的客观批评论
2 韦勒克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
2.1 批评概念的综合定位
2.1.1 “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
2.1.2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三位一体”
2.2 批评倾向的辩证批判
2.2.1 反对标准混乱的相对主义
2.2.2 反对标准固化的绝对主义
2.3 批评标准的客观强调
2.3.1 批判印象主义的主观随意性
2.3.2 批判实证主义的非文学性
3 韦勒克的文学批评理论
3.1 批评对象的结构本质论
3.1.1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经验客体
3.1.2 划分“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文学性标准
3.2 批评方法的“透视主义”论
3.2.1 内涵
3.2.2 三个维度:符号、结构、价值
3.3 批评标的价值决定论
3.3.1 文学价值存在于结构中
3.3.2 文学价值在于审美价值
4 韦勒克批评理论的当代价值
4.1 理论意义:重拾价值判断与重建价值
4.2 方法论意义:回归文本
4.3 对批评家的启示:重塑批判精神和标准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5427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韦勒克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来源
1.1 时代背景:批判与变革
1.1.1 哲学领域的科学主义倾向与“语言学转向”
1.1.2 现代主义文学的反传统特征
1.1.3 文学批评的“扬弃”
1.2 理论来源
1.2.1 英伽登的作品层次论
1.2.2 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系统论
1.2.3 俄国形式主义的形式本质论
1.2.4 英美“新批评”的客观批评论
2 韦勒克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
2.1 批评概念的综合定位
2.1.1 “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
2.1.2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三位一体”
2.2 批评倾向的辩证批判
2.2.1 反对标准混乱的相对主义
2.2.2 反对标准固化的绝对主义
2.3 批评标准的客观强调
2.3.1 批判印象主义的主观随意性
2.3.2 批判实证主义的非文学性
3 韦勒克的文学批评理论
3.1 批评对象的结构本质论
3.1.1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经验客体
3.1.2 划分“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文学性标准
3.2 批评方法的“透视主义”论
3.2.1 内涵
3.2.2 三个维度:符号、结构、价值
3.3 批评标的价值决定论
3.3.1 文学价值存在于结构中
3.3.2 文学价值在于审美价值
4 韦勒克批评理论的当代价值
4.1 理论意义:重拾价值判断与重建价值
4.2 方法论意义:回归文本
4.3 对批评家的启示:重塑批判精神和标准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丁帆;;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生态及批评观念与方法考释[J];文艺研究;2015年10期
2 朱立元;;后现代主义文论是如何进入中国和发生影响的?[J];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04期
3 朱立元;;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黄克剑;“透视主义”辩证[J];东南学术;2002年03期
5 金元浦;当代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J];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6 李凤亮;功能·尺度·方法:文学批评何为——重读韦勒克札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培群;论韦勒克的文学批评观[D];华侨大学;2014年
2 韩京文;勒内·韦勒克“透视主义”方法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5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5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