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莎乐美》的田汉译本与孙法理译本比较研究—文学文体学视角

发布时间:2020-10-29 17:01
   戏剧《莎乐美》是奥斯卡·王尔德唯美艺术主张的集中体现。该戏剧于1920年以译本的形式首次出现在中国,随后20多年里出现过多个译本,其中以1921年田汉译本的信息和风格最接近原著。在新中国第二次翻译高潮中又出现了多个重译本,其中以1998年孙法理译本的信息和风格最接近原著。目前对《莎乐美》的研究多集中在该戏剧的接受和影响,但两个译本本身从用词、句法、风格和传达主题等方面看,亦应得到翻译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拟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田汉和孙法理两位译者的《莎乐美》版本进行描述性文本分析,以文学文体学中的“逐层推进法”分析模式为理论依据,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观察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莎乐美》艺术效果和唯美主义的理解与传达,考察“五四”时期和20世纪90年代译者对该剧理解的差异及其原因。本文发现,田汉译本词汇较书面;倾向于保留原文句式过长、华美的特点;修辞效果更接近原文。田汉的语言选择削弱人物之间纯爱欲的感情强度和恐怖艳丽的气氛,较之原作凸显了主人公莎乐美敢于反抗父权和压迫的气质,这暗含了田汉对唯美主义注重形式、强调个性解放、宣扬自由内涵的理解。孙法理译本词汇更接近口语;倾向于拆分长句和复杂句,译文更流畅;修辞效果整体较弱。孙法理的译本清楚阐述了人物之间的爱欲感情,并传达了剧中阴郁神秘、色彩瑰丽、恐怖凄冷的气氛,这体现了孙法理对唯美主义注重官能享乐、艺术追求纯粹美而不含道德说教的理解。两位译者对唯美主义的理解差异源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意识形态和翻译、创作理念,通过对两个佳译本的对比研究,本文旨在体现唯美主义在中国的身份转换——从服务于社会变革的工具回归到唯美主义本身。
【学位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315.9;I0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莎乐美》戏剧研究
    2.2 《莎乐美》翻译研究
3 理论框架
    3.1 风格和文体学的定义与特点
    3.2 文学文体学的分析对象和分析模式
    3.3 文学文体学对译文批评的启示
4 《莎乐美》与其汉译本
    4.1 《莎乐美》的主题意义与艺术效果
        4.1.1 主题意义
        4.1.2 艺术效果
    4.2 《莎乐美》汉译本
        4.2.1 田汉译本
        4.2.2 孙法理译本
        4.2.3 其他译本
5 田汉译本与孙法理译本的对比分析
    5.1 词汇层面
        5.1.1 名词
        5.1.2 动词
        5.1.3 形容词
        5.1.4 语篇标记词
    5.2 句法层面
        5.2.1 简单句
        5.2.2 复合句
        5.2.3 复杂句
    5.3 修辞层面
        5.3.1 比喻
        5.3.2 排比
        5.3.3 重复
6 结论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梦;;“亚氏诗学”悲剧论下的《莎乐美》[J];安康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2 黄倩儿;;从《莎乐美》看王尔德的宗教彷徨[J];文教资料;2009年31期

3 朱淑鸾;;莎乐美故事的流变及其在中国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9年10期

4 乔国强;;论《莎乐美》叙事中的现代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06期

5 刘雪英;;《莎乐美》中的凝视目光[J];中国包装;2016年02期

6 李察;;论王尔德戏剧《莎乐美》中的“凝视”与“反凝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7 袁文彬;;《经典-致莎乐美与爱情》[J];美术研究;2016年02期

8 唐婷;;三个维度再读《莎乐美》[J];名作欣赏;2016年27期

9 袁丽梅;;“欲”于“望”中消解——田汉译介《莎乐美》的文字玄机[J];戏剧文学;2015年02期

10 谢庚全;;谈唯美主义的经典作品《莎乐美》[J];琼州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妮娜;莎乐美形象在20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变迁[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关涛;莎乐美形象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汝云;《莎乐美》的田汉译本与孙法理译本比较研究—文学文体学视角[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赵素珍;王尔德《莎乐美》多元接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尚雩麒;歌剧《希罗底亚德》与《莎乐美》中“莎乐美”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4 陈婕;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徐再;《莎乐美》内部心理结构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6 张文娟;论《莎乐美》的唯美性[D];山东大学;2008年

7 漆雪彬;《莎乐美》中欲望的精神分析法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方凤娟;唯美主义在中国的“旅行”[D];重庆大学;2008年

9 郭伟男;性别形象与世纪末情绪[D];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

10 俞可文;从《圣经》到王尔德的莎乐美形象变迁[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1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61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1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