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区分与解放 ——布尔迪厄习性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1 05:49
皮埃尔·布尔迪厄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社会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他的文学场、文化资本、象征资本等概念对文化艺术的阐释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围绕他的“习性”概念展开,以“差异、区分与解放”的思维逻辑,对布尔迪厄的“习性”理论展开研究。在以“习性”为统一的理论视野之下,揭示“差异”如何在“习性”的作用下被赋予“区分”,进而反思与解放“习性”。论文主体包括四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具体阐释布尔迪厄的“习性”概念。指出“习性”是一个反观性概念,富有浓厚的实践性意味。习性也是一个关系性的概念,它是一种关系的累积产物,是被建构的资本与具建构性的资本,它同时也在关系的历史联结中发挥迁移和延续的作用。习性是文化场域的“操盘手”般存在,对审美意向、文化区隔、言语形式都有着影响作用。论文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习性”的价值等级区分。围绕“习性”价值等级区分的形成展开阐释,指出习性通过“价值标尺的确定”这一行为参与了价值等级的区分,同时自身也在区分“暴力”下被加以区分。习性价值等级的确立空间是一个权力斗争的空间。习性的价值区分同时也在象征斗争中持续开展。话语的表达同样也是习性的价值倾向的传达。论...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构思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习性”的概念复活
第一节 “习性”是反观性的概念
一、“习性”被提出的缘由与功能
二、“习性”的概念阐述
三、“习性”的特性
第二节 “习性”是关系性的概念
一、习性深层机制:关系的建立、迁移与延续
二、“习性”是被归并的资本
三、“习性”是具建构性的资本
第三节 “习性”是文化场域的幕后“操盘手”
一、审美意向与习性的迁移
二、文化区隔与习性的差异
三、言语形式与习性的区隔
第二章 价值定义与“习性”的等级区分
第一节 权力话语下习性被区分与区分的形成
一、定义权:争夺习性之区分“标尺”的意义
二、区分暴力:习性对不同程度占有者的择选
三、话语权:场域内新兴群体的发言
第二节 利益的争夺与习性间的象征斗争
一、象征斗争与区分性的隐秘占有
二、象征斗争的辩证法
三、场域外资本力量对象征斗争的作用与转化
第三节 话语的区分与习性的价值表达
一、文学创作空间的价值传达
二、文本内部空间的价值表达
三、文本外部空间价值等级的定位
第三章 生活风格与“习性”的社会区分
第一节 “习性”与生活风格的生成
一、生活风格的形成与习性的关系
二、生活风格的构建与习性的趣味显现
第二节 生活风格对习性的社会意义区分
一、生活风格下习性的社会意义的定位
二、生活风格下习性区分特征的定义
第三节 习性与生活风格的关系性联结和社会区分
一、习性与生活风格的资本性联结
二、习性与生活风格共建下的社会区分
第四章 实践回归与“习性”的反思和解放
第一节 习性作为关系性联结的历史生成与开放性
一、习性是“历史性生成”的产物
二、习性是开放的“关系性”联结系统
第二节 在实践中反思习性的关系性联结
一、对“习性”的社会反思
二、对“习性”的历史反思
第三节 在实践中解放习性的关系性联结
一、在实践中解放习性
二、在历史中解放习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视域中的社会分层——布迪厄的文化分层理论述评[J]. 封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从“常规”到“惯习”:一个研究框架的学术史考察[J]. 王敏.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09)
[3]论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及对文艺场的论述[J]. 王锺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从趣味分析到阶级构建:布尔迪厄的“区分”理论[J]. 刘晖. 外国文学评论. 2017(04)
[5]布尔迪厄在东方——现今布尔迪厄研究的焦点与反思[J]. 翁冰莹. 思想与文化. 2017(01)
[6]后现代语境中西文理论术语的“汉译”及其界定——以布尔迪厄《区隔》中的classe、jugement和habitus为例[J]. 贺昌盛,王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7]布尔迪厄的思想谱系——布尔迪厄生成结构理论探源[J]. 刘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6(06)
[8]布尔迪厄的文学社会学述略[J]. 刘晖. 外国文学评论. 2014(03)
[9]布尔迪厄惯习理论的思考[J]. 卢立波. 大舞台. 2012(03)
[10]实践与实践性理解:布尔迪厄反思社会学的主题与品格[J]. 罗朝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本文编号:2910006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构思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习性”的概念复活
第一节 “习性”是反观性的概念
一、“习性”被提出的缘由与功能
二、“习性”的概念阐述
三、“习性”的特性
第二节 “习性”是关系性的概念
一、习性深层机制:关系的建立、迁移与延续
二、“习性”是被归并的资本
三、“习性”是具建构性的资本
第三节 “习性”是文化场域的幕后“操盘手”
一、审美意向与习性的迁移
二、文化区隔与习性的差异
三、言语形式与习性的区隔
第二章 价值定义与“习性”的等级区分
第一节 权力话语下习性被区分与区分的形成
一、定义权:争夺习性之区分“标尺”的意义
二、区分暴力:习性对不同程度占有者的择选
三、话语权:场域内新兴群体的发言
第二节 利益的争夺与习性间的象征斗争
一、象征斗争与区分性的隐秘占有
二、象征斗争的辩证法
三、场域外资本力量对象征斗争的作用与转化
第三节 话语的区分与习性的价值表达
一、文学创作空间的价值传达
二、文本内部空间的价值表达
三、文本外部空间价值等级的定位
第三章 生活风格与“习性”的社会区分
第一节 “习性”与生活风格的生成
一、生活风格的形成与习性的关系
二、生活风格的构建与习性的趣味显现
第二节 生活风格对习性的社会意义区分
一、生活风格下习性的社会意义的定位
二、生活风格下习性区分特征的定义
第三节 习性与生活风格的关系性联结和社会区分
一、习性与生活风格的资本性联结
二、习性与生活风格共建下的社会区分
第四章 实践回归与“习性”的反思和解放
第一节 习性作为关系性联结的历史生成与开放性
一、习性是“历史性生成”的产物
二、习性是开放的“关系性”联结系统
第二节 在实践中反思习性的关系性联结
一、对“习性”的社会反思
二、对“习性”的历史反思
第三节 在实践中解放习性的关系性联结
一、在实践中解放习性
二、在历史中解放习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视域中的社会分层——布迪厄的文化分层理论述评[J]. 封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从“常规”到“惯习”:一个研究框架的学术史考察[J]. 王敏.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09)
[3]论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及对文艺场的论述[J]. 王锺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从趣味分析到阶级构建:布尔迪厄的“区分”理论[J]. 刘晖. 外国文学评论. 2017(04)
[5]布尔迪厄在东方——现今布尔迪厄研究的焦点与反思[J]. 翁冰莹. 思想与文化. 2017(01)
[6]后现代语境中西文理论术语的“汉译”及其界定——以布尔迪厄《区隔》中的classe、jugement和habitus为例[J]. 贺昌盛,王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7]布尔迪厄的思想谱系——布尔迪厄生成结构理论探源[J]. 刘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6(06)
[8]布尔迪厄的文学社会学述略[J]. 刘晖. 外国文学评论. 2014(03)
[9]布尔迪厄惯习理论的思考[J]. 卢立波. 大舞台. 2012(03)
[10]实践与实践性理解:布尔迪厄反思社会学的主题与品格[J]. 罗朝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本文编号:2910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1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