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的文体学评估框架
发布时间:2020-12-26 04:13
翻译批评及翻译质量评估是翻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自有翻译实践以来就始终由翻译用户、翻译活动发起人、翻译研究者等翻译行为主体实践着。早期的翻译理论很大程度上均为针对翻译批评及其衍伸而来的翻译方法的讨论,到近代以来形成更加成熟的观点。在翻译历史长河中,文学翻译一直占据主流。文学翻译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自然也需要一个解释力强的翻译评估体系。但可惜的是,译界迄今缺乏一个系统、操作性强、且抓住文学翻译根本属性的评估模式。中国传统译论是主要基于文学翻译的,其重视风格或美学维度的翻译标准也多直切文学翻译的本质。这可从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路线不难看出。从严复的“信、达、雅”、林语堂的“美译”、傅雷的“神似论”、钱钟书的“化境说”、到许渊冲的“三美论”、再到刘重德的“信、达、切”,无不重视美学、风格的翻译。王宏印(2006)等人现代文学翻译批评较之前人系统,但也都专门将风格列为独立的评判标准。西方的早期论述如泰特勒(Tytler:1791)也提出了旨趣相当的三原则:相同的思想、相同的风格/笔调、相同的流畅性。可见,中西传统译论向来重视美学维度。但受制于其“不重立论”、“不成系统”、“不求‘甚解...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价值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文体学发展回顾
1.3.2 翻译评估现状研究
1.3.3 文体学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1.3.4 评估框架构建
1.3.5 评估框架应用
1.4 研究重点和难点
1.4.1 重点
1.4.2 难点
1.5 理论创新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西方文体学发展回顾
引言
2.1 起步阶段:从印象到系统
2.2 兴起阶段:从形式到功能
2.3 从作者到读者
2.4 从文本到多模态
小结
第三章 文学翻译评估理论回顾
引言
3.1 翻译质量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2 基于文体学视角的翻译批评研究回顾
3.2.1 早期论述
3.2.2 国外文体学视角翻译研究现状
3.2.3 我国文体翻译研究
小结
第四章 传统修辞学与文学翻译评估
引言
4.1 语音修辞
4.1.1 语音音乐性
4.1.2 语音像似性
4.1.3 语音修辞格
4.2 语相修辞
4.2.1 大小写
4.2.2 拼写
4.3 词语修辞
4.3.1 词汇指称意义特征
4.3.2 词汇内涵意义特征
4.4 句法修辞
4.4.1 句子结构修辞
4.4.2 语法功能修辞
4.5 修辞格
4.5.1 反讽
4.5.2 挖苦
4.5.3 夸张
4.5.4 矛盾修辞
4.5.5 借代
4.5.6 暗喻
4.5.7 拟人
4.5.8 转品
4.5.9 通感
小结
第五章 现代文体学与文学翻译
引言
5.1 功能文体学
5.1.1 概念功能
5.1.2 语篇功能
5.2 语用文体学
5.2.1 言语行为
5.2.2 合作原则
5.2.3 语用预设
5.2.4 礼貌策略
5.2.5 话轮
5.2.6 指示语
5.3 认知文体学
5.3.1 句法像似性
5.3.2 概念隐喻
5.3.3 主体-背景构造
5.4 叙事文体学
5.4.1 叙事视角
5.4.2 言语/思想呈现模式
5.4.3 故事节奏
小结
第六章 构建文学翻译的文体学评估框架
引言
6.1 文学翻译评估文体学框架的理据
6.2 翻译文体评估的两个视角
6.3 构建评估框架
6.3.1 文学文本的文体意义及语言表征
6.3.2 文体意义与文体形式清单
6.3.3 评估框架、步骤、方式及原则
小结
第七章 评估框架应用
引言
7.1 叙事型文本评估
7.1.1 小说英汉翻译评估
7.1.2 小说汉英翻译评估
7.2 抒情型文本评估
7.2.1 英诗汉译评估
7.2.2 汉诗英译评估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研究内容回顾
8.1.1 文献综述
8.1.2 各文体学视角对文学翻译评估的启发
8.1.3 文学翻译的文体学框架构建和案例分析
8.2 研究价值与创新
8.2.1 研究价值
8.2.2 研究创新
8.3 研究的不足
8.4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文学文体学视角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译本[J]. 吴建.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2]小说汉译中人物话语翻译的叙述操控[J]. 张道振.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6)
[3]时间衔接在Three Days to See中的文体意义与翻译[J]. 戴凡. 中国翻译. 2011(06)
[4]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叙事文体学趋势[J]. 邵璐. 外语研究. 2011(04)
[5]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句式特征研究[J]. 王青. 外国语言文学. 2011(02)
[6]精神隐喻背后的“失认”与“失神”——论《生命法则》中的适应性悖论[J]. 毛延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7]翻译小说“被”字句的频率、结构及语义韵研究[J]. 胡显耀,曾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03)
[8]戏剧对白翻译中的话轮转换——戏剧翻译研究的一项戏剧文体学案例分析[J]. 任晓霏,毛瓒,冯庆华.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01)
[9]“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J]. 何三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英汉名词回指形式对比分析[J]. 蒋和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6)
博士论文
[1]叙述文体学—理论建构与应用[D]. 贾晓庆.河南大学 2009
[2]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 侯国金.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39013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价值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文体学发展回顾
1.3.2 翻译评估现状研究
1.3.3 文体学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1.3.4 评估框架构建
1.3.5 评估框架应用
1.4 研究重点和难点
1.4.1 重点
1.4.2 难点
1.5 理论创新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西方文体学发展回顾
引言
2.1 起步阶段:从印象到系统
2.2 兴起阶段:从形式到功能
2.3 从作者到读者
2.4 从文本到多模态
小结
第三章 文学翻译评估理论回顾
引言
3.1 翻译质量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2 基于文体学视角的翻译批评研究回顾
3.2.1 早期论述
3.2.2 国外文体学视角翻译研究现状
3.2.3 我国文体翻译研究
小结
第四章 传统修辞学与文学翻译评估
引言
4.1 语音修辞
4.1.1 语音音乐性
4.1.2 语音像似性
4.1.3 语音修辞格
4.2 语相修辞
4.2.1 大小写
4.2.2 拼写
4.3 词语修辞
4.3.1 词汇指称意义特征
4.3.2 词汇内涵意义特征
4.4 句法修辞
4.4.1 句子结构修辞
4.4.2 语法功能修辞
4.5 修辞格
4.5.1 反讽
4.5.2 挖苦
4.5.3 夸张
4.5.4 矛盾修辞
4.5.5 借代
4.5.6 暗喻
4.5.7 拟人
4.5.8 转品
4.5.9 通感
小结
第五章 现代文体学与文学翻译
引言
5.1 功能文体学
5.1.1 概念功能
5.1.2 语篇功能
5.2 语用文体学
5.2.1 言语行为
5.2.2 合作原则
5.2.3 语用预设
5.2.4 礼貌策略
5.2.5 话轮
5.2.6 指示语
5.3 认知文体学
5.3.1 句法像似性
5.3.2 概念隐喻
5.3.3 主体-背景构造
5.4 叙事文体学
5.4.1 叙事视角
5.4.2 言语/思想呈现模式
5.4.3 故事节奏
小结
第六章 构建文学翻译的文体学评估框架
引言
6.1 文学翻译评估文体学框架的理据
6.2 翻译文体评估的两个视角
6.3 构建评估框架
6.3.1 文学文本的文体意义及语言表征
6.3.2 文体意义与文体形式清单
6.3.3 评估框架、步骤、方式及原则
小结
第七章 评估框架应用
引言
7.1 叙事型文本评估
7.1.1 小说英汉翻译评估
7.1.2 小说汉英翻译评估
7.2 抒情型文本评估
7.2.1 英诗汉译评估
7.2.2 汉诗英译评估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研究内容回顾
8.1.1 文献综述
8.1.2 各文体学视角对文学翻译评估的启发
8.1.3 文学翻译的文体学框架构建和案例分析
8.2 研究价值与创新
8.2.1 研究价值
8.2.2 研究创新
8.3 研究的不足
8.4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文学文体学视角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译本[J]. 吴建.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2]小说汉译中人物话语翻译的叙述操控[J]. 张道振.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6)
[3]时间衔接在Three Days to See中的文体意义与翻译[J]. 戴凡. 中国翻译. 2011(06)
[4]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叙事文体学趋势[J]. 邵璐. 外语研究. 2011(04)
[5]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句式特征研究[J]. 王青. 外国语言文学. 2011(02)
[6]精神隐喻背后的“失认”与“失神”——论《生命法则》中的适应性悖论[J]. 毛延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7]翻译小说“被”字句的频率、结构及语义韵研究[J]. 胡显耀,曾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03)
[8]戏剧对白翻译中的话轮转换——戏剧翻译研究的一项戏剧文体学案例分析[J]. 任晓霏,毛瓒,冯庆华.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01)
[9]“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J]. 何三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英汉名词回指形式对比分析[J]. 蒋和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6)
博士论文
[1]叙述文体学—理论建构与应用[D]. 贾晓庆.河南大学 2009
[2]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 侯国金.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39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3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