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媒体推进演艺产业链建构的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媒体推进演艺产业链建构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媒体具有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教育引导等重要的功能,同时,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具有平台传播优势。近年来,随着媒体多渠道盈利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传媒业已将自身价值链延伸至包括演艺产业在内的更多领域,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推进演艺产业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演艺产业链,制约了演艺产业的发展。 本文着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媒体与演艺产业双方资源,使媒体参与演艺产业的产业链建构,达到二者的双赢,最终推动包括演艺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用产业链的理论建构演艺产业链的基本模型,梳理媒体可以参与的部分,具体分析媒体参与下演艺产业链中主要的四个环节:创意、内容、传播、分销;然后结合理论和实践,研究媒体推进演艺产业链建构的原因:媒体自身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以及媒体参与演艺产业链建构的优势:包括政府公关、社会公信力与宣传平台优势等;最后以案例分析媒体如何参与演艺产业链建构,总结媒体推进演艺产业链建构的一般策略:创意方面锐意创新、兼容并蓄,内容生产方面丰富产品内容、形式、形态,分销方面拓展分销渠道,,并推动多方合作和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整个产业链的建构。
【关键词】:演艺产业链 建构 媒体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1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一、 绪论9-14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选题背景9
- 2、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二)研究逻辑与方法10-11
- 1、框架结构10
- 2、研究方法10-11
- (三)研究综述11-13
- 1、产业链的相关研究11-12
- 2、媒体与演艺产业的的相关研究12
- 3、媒体与演艺产业链建构的的相关研究12-13
- (四)创新与展望13-14
- 1、创新13
- 2、展望13-14
- 二、 演艺产业与演艺产业链14-18
- (一)演艺产业的发展现状14-16
- 1、演艺产业的基本概念14-15
- 2、演艺产业的发展政策15
- 3、我国演艺产业的巨大潜力15-16
- 4、我国演艺产业链尚未形成16
- (二)演艺产业链的模型建构16-18
- 1、我国演艺产业链的模型16-17
- 2、媒体参与演艺产业链的环节17-18
- 三、 媒体参与演艺产业链建构18-22
- (一)媒体多元化发展的需求18-20
- 1、产业属性和功能的要求18-19
- 2、丰富内容,获取经济社会效益19
- 3、纵向延展,打造优质传媒品牌19-20
- (二)媒体参与演艺产业链建构的优势20-21
- 1、媒体的职能优势20
- 2、社会公信力优势20
- 3、生产和宣传优势20-21
- (三)媒体参与演艺产业链建构的机遇和挑战21-22
- 1、机遇21
- 2、挑战21-22
- 四、媒体推进演艺产业链建构的案例简析22-29
- (一)媒体推进演艺产业的案例22-27
- 1、创意:“媒体托管”助院团振兴22-23
- 2、内容:广播公司培养下属乐团23-24
- 3、传播:报业集团打造巨星演唱会24
- 4、分销:网媒直播演唱会24-27
- 5、湖南广电推进演艺产业链构建27
- (二)成功之处27-29
- 1、促进产业发展,疏通产业链27-28
- 2、推进文化宣传,塑城市品牌28
- 3、引导价值观念,获社会效益28-29
- (三)进步空间29
- 1、创意与内容29
- 2、传播与分销29
- 五、 媒体推进演艺产业链建构的具体策略29-37
- (一)创意29-31
- 1、创意创新29-30
- 2、自主品牌30
- 3、制度创新30-31
- (二)内容31
- 1、遵循市场规律31
- 2、各方联动发展31
- (三)传播31-32
- 1、稳固现有传播优势31-32
- 2、参与打造知名场馆32
- (四)分销渠道32-34
- 1、借助平台优势32-33
- 2、稳固票务合作33-34
- 3、借力社交媒体34
- (五)上下游开发34-37
- 1、赞助商35
- 2、衍生产品35
- 3、子行业投资35
- 4、推动产业集群发展35-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霞美;邹凯;;构建信息产业链 驱动信息资源共享[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2 卜庆军;古赞歌;孙春晓;;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整合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06年02期
3 张莉莉;;产业链研究的一个新框架[J];企业活力;2010年11期
4 周羽;成金华;孔维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大型电机企业产业链风险分析——以湘电集团为例[J];企业活力;2012年06期
5 刘登佐;陈博;;论文化产业链的知识整合[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5期
6 燕春兰;;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业链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12期
7 唐新平;;基于产业链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03期
8 田富军;杨昌明;王军;;生态压力下产业链上下游煤炭企业间的博弈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17期
9 茅中飞;;音乐产业的网络营销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4期
10 阮美菊;;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慧;;复制技术变迁与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变革——版权制度利益均衡的调整[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陶楠;吕屏;;由美国视听工业“自律”演进的历程看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经济意义[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杨雪锋;张卫东;;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基础和稳定性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杨加猛;张智光;;基于LBCT四维演变的林业产业链测度模型[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路超君;乔琦;姚扬;;综合类生态工业园产业链稳定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炳炎;江皓;;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发挥我国后发优势的实现方式选择[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吕庆华;;文化智能资源的版权业及创意业开发分析[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段跃芳;张绪宝;;三峡库区农村生态产业链稳定机制探讨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企业创新与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宋国琴;邓红蕾;郑胜华;章俊杰;;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整合及其发展策略研究[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宋国琴;邓红蕾;郑胜华;章俊杰;;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整合及其发展策略研究[A];中国旅游未来发展——结构转型与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秉春;产业链视域下的农户增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毓剑;基于网络化的林业工程装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弛;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金津;企业生态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峰;中国茧丝绸产业链纵向合作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玉梅;面向产业链的协同产品开发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庆霖;纵向市场、政府规制与创新扭曲:中国制药产业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成;养猪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海峰;中国TD-SCDMA产业内企业间协同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伟;煤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博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夏贤明;我国手机出版产业链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耀中;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创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朱灵艳;中国电视内容产业链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峗峗;工业区产业链一体化的技术经济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振翔;基于产业视角的中国移动无线音乐营销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谭华令;面向产业链协同的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媒体推进演艺产业链建构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