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林纾翻译研究 ——基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17 05:56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才华横溢,一生中创作了不少的散文、诗歌、小说,对文学理论也颇为精通,写了不少的文论作品,但他留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业绩,主要还是他的小说翻译。林纾翻译作品蔚为大观,清末民初之时,风靡一时,阅者无数。康有为对他就有“译才并世数严林”之誉,胡适也赞他为“译介西洋近世文学第一人”。国人最早正是通过林纾的翻译才开始了解许多世界著名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体会到西洋文学的灿烂新鲜不亚于我国文学。林纾作为近代文学翻译史上的先驱人物,开创了文学翻译的局面,使外国文学的翻译成为自觉。因此林译在中国文学翻译史和近代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这是本文选择它作为研究课题的原因所在。前人对林纾翻译的研究多为随意经验性点评、规范性视角下对译本对错好坏的价值裁决或基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评价,缺乏对历史、文化因素的考虑,而且林译研究还常被附庸于近代文学研究之下。本研究以接受语境和译者文化取向为导向,从英国语言学家费尔克拉夫所构建的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即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向度,对林纾的翻译做全面系统的研究。继而又把这几个向度结合,从话语系统的整体角度,探寻林译所以能促...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林纾生平及其译作概貌
    1.2 前人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历史回顾
        1.2.2 国外研究历史回顾
        1.2.3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3 研究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问题和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林纾翻译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准备
    2.1 小说界革命
    2.2 译以致用
    2.3 小结
第三章 “雅洁”的背后——林纾翻译的文体论
    3.1 翻译文体
    3.2 林纾翻译的文体特征
        3.2.1 林纾翻译语体
        3.2.2 林纾翻译风格
    3.3 林纾翻译的文体生成
        3.3.1 译者
        3.3.2 译文读者
        3.3.3 翻译文化策略
    3.4 小结
第四章 合译的是与非——林纾翻译的过程论
    4.1 林纾的翻译方式
        4.1.1 林纾的合译
        4.1.2 林纾的口译者
    4.2 林纾的翻译选材
        4.2.1 林纾翻译目的
        4.2.2 林纾翻译类型
        4.2.3 林纾翻译的启蒙意义
    4.3 小结
第五章 制约的种种——林纾翻译的规范论
    5.1 翻译规范
    5.2 林译与期待规范
        5.2.1 政治规范
        5.2.2 伦理规范
        5.2.3 宗教规范
        5.2.4 文学规范
    5.3 林译与专业规范
        5.3.1 关系规范
        5.3.2 责任规范
        5.3.3 交际规范
    5.4 小结
第六章 文学的窃火者——林纾翻译的影响论
    6.1 林译的革新作用
        6.1.1 现代小说艺术形式的译介
        6.1.2 文学理论的进步
        6.1.3 小说类型的丰富
    6.2 林译对近代小说家的影响
    6.3 林译对五四作家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林译的成功原因
    7.2 林译研究的启示
    7.3 拓展本研究的思考
引用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林纾与桐城派[J]. 王济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2]晚清翻译小说的文体演变及其文化阐释[J]. 谈小兰.  明清小说研究. 2004(03)
[3]对中国译学理论建设的几点建议[J]. 张佩瑶.  中国翻译. 2004(05)
[4]国外翻译规范研究述评[J]. 韩江洪,张柏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2)
[5]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蒋骁华.  中国翻译. 2003(05)
[6]文学翻译“删节”和“增补”原作现象的文化透视——兼论钱钟书《林纾的翻译》[J]. 黄汉平.  中国翻译. 2003(04)
[7]从话语的角度重读魏易与林纾合译的《黑奴吁天录》[J]. 张佩瑶.  中国翻译. 2003(02)
[8]话语[J]. 陈永国.  外国文学. 2002(03)
[9]《茶花女》汉译本的历时研究[J]. 马晓冬.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03)
[10]林纾与桐城派、改良派及新文学的关系[J]. 蒋英豪.  文史哲. 1997(01)



本文编号:3142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42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2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