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霍道彝《红楼梦》英文摘译考释

发布时间:2021-06-05 09:09
  1921年,霍道彝先后在《税务(专门)学校季报》上发表了两篇中英对照版的《译〈红楼梦〉》稿件,英译了《红楼梦》第九、四十二回中的人物对话片段。迄今为止,在中国见刊的《红楼梦》英译历程中,霍道彝是第一位中国译者,因而他的两篇译文具有很高的翻译史料价值。遗憾的是,《税务(专门)学校季报》流传范围较小、至今极为稀见,两篇译文沉寂于史料中长达近百年之久。本文首先考证了税务(专门)学校及其季报、学生译者霍道彝的史料,继而在与乔利译文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霍氏译文进行述评,以期能够为推进、丰富《红楼梦》英译研究做出微薄的贡献。 

【文章来源】:红楼梦学刊.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3 页

【部分图文】:

霍道彝《红楼梦》英文摘译考释


译例二:霍道彝《译红楼梦之一》

税务,季报,创刊号,红楼梦


据记载,税校的“学生课外作业(课余活动),颇为发达。……有同学会、季报编辑社、英文会等等”(16)。“季报编辑社”即指《税务学校季报》编辑社。《季报》创刊于1919年12月,以“研究学术、发挥思想、交换智识、联络感情”为宗旨。(17)发行者为税校同学会,实际的编辑团队主要为在校的学生。该刊英文译名为“The Customs College Quarterly”,但是中文刊名后来又改称为《税务专门学校季报》《税专季报》。《季报》每年三、六、九、十二月各发行一期,先后共计出版7卷28期。该刊为中英文合刊刊物,前半部分为中文稿件,后半部分为英文稿件,每期合计中英文约10万字。供稿者为该校教职工与在校同学会会员。“取材以中西各种学术论文及有关海关税务等项之论文、纪载、同学会概况、各机关之报告,及各会员之通信为主体,诗文、小说等副之。”(18)中文板块常设“论衡”“学术”“通讯”“读者录”“纪载”“小说”“文苑”“杂俎”等十余个栏目,英文板块虽然不设固定栏目,但是编辑社经常以“翻译”或“翻译练习”专栏进行组稿,刊发在校生的优秀中英翻译作品。就内容而言,《季报》的刊文主体为海关、税务以及理财、经济等文章,其他多为校友信息、通讯、文学鉴赏研究与翻译等文章。《季报》也有刊登《红楼梦》研究论文的传统,且以学术争鸣的方式呈现。吴耀祺在《季报》第3卷第1期(1921)和第2期(1922)上连载发表了《论〈红楼梦〉考证(未完)》与《论〈红楼梦〉考证(续)》,又在第4卷第4期(1923)刊发了《读〈红楼梦〉杂识》。吴耀祺的这三篇学术文章,在整个民国时期的《红楼梦》研究中,影响较大。因为“对当时风头正健的《〈红楼梦〉考证》发难的,较有分量的是吴耀祺的两(三)篇文章”(19)。吴氏《论〈红楼梦〉考证》主要针对胡适所撰的《〈红楼梦〉考证》一文而展开批判,针砭胡文“瑕瑜互见、附会仍所不免、所用科学方法亦未完备”之弊。《读〈红楼梦〉杂识》则增补新证,支撑了蔡元培、王梦阮等学者的索隐考证,而且继续指瑕胡适的红学观点之一,即胡适“推定贾政即影曹頫、谓《红楼梦》乃记曹家故事”,吴氏详举四处例证,得出“贾曹不相类”的结论。以《红楼梦》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也经常见诸《季报》。1925年《季报》第6卷第2期“文苑”专栏之“诗”子栏目中,发表了署名为“前人”的诗作《和〈红楼梦〉题后》:“元知万事尽空虚,说梦编成警世书。假作真观真亦假,文章笔意两萧疏。”

红楼梦,季报,译文


1921年6月,《季报》第2卷第3期的霍道彝《红楼梦》译文原文节选自第九回中开篇宝玉与袭人的一段对话。故事起因是袭人帮宝玉收拾妥当读书之物之后,独坐发闷,宝玉见状询问起来,以为袭人因自己读书而倍感孤独,袭人对此进行一番辩解与劝告。在《季报》原始文献中,目录页署名“T.Y.Huo”,正文无署名。原文共计143字,繁体右起竖排,无标点,附有标题“譯紅樓夢”。以分隔符为界,原文之下为译文,题为“An Extract from(紅樓夢)”,“紅樓夢”三字并未英译,译文共计185个单词。原文、译文篇幅不大,为使读者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附图如下(见下页图2)。另一则译文刊发于当年12月的《季报》第3卷第1期,归属于“翻译”(TRANSLATIONS)栏目,译者署名“T.Y.Huo”(见下页图3)。原文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黛玉因提及《牡丹亭》《西厢记》的故事,被宝钗戏讽,便央告宝钗不要再提,宝钗自陈也读过此类“不正经的书”,亦是一段对话。原文共计186字,繁体右起竖排,并无标点,附有题目“譯紅樓夢之一”。译文共计207个单词,标题仍为“An Extract from(紅樓夢)”。需要指出的是,原文明确为《红楼梦》摘译“之一”,译文文末也标记“下期续”(to be continued in next issue)。但是,后续的《季报》则无霍译《红楼梦》译文刊登。笔者推测,这篇刊发于1921年年底的译稿,应为霍氏在毕业之前已被《季报》录用的稿件。据《季报》惯于刊发在校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来稿的旧例,此时的霍道彝早已毕业入职半年之久。即使《季报》继续刊发毕业校友的译稿,初入职的霍道彝忙于熟悉、适应海关实务,也无暇再译《红楼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楼梦》早期英译补遗之三——务谨顺对《红楼梦》的译介[J]. 王金波.  红楼梦学刊. 2018(03)
[2]吴宓留美期间译介《红楼梦》考述[J]. 马红军.  红楼梦学刊. 2017(01)
[3]民国时期《红楼梦》研究拾遗[J]. 赵慧芳.  红楼梦学刊. 2014(05)
[4]论《红楼》译评中的底本意识[J]. 冯全功.  中国图书评论. 2014(03)
[5]邓罗对《三国演义》的译介[J]. 郭昱.  中国翻译. 2014(01)
[6]乔利《红楼梦》英译本的底本考证[J]. 王金波.  明清小说研究. 2007(01)

博士论文
[1]《红楼梦》亲属称谓语的英译研究[D]. 严苡丹.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11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11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f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