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雕琢之美
发布时间:2021-06-14 08:06
从工艺文化入手,借助造物美定义雕琢之美的概念,阐述雕琢之美的释义、内涵及范畴,探讨雕琢美因在华夏民族文化圈而产生的独特性。论及雕琢美作为一种观照方式确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雕琢之美为认识工具探讨其对于当下、今后工作的启示,以及在当下艺术发展中的作用。艺术的社会实践由思维和行为构成,具体到生产范畴,则包含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雕琢概念作为艺术分析过程,在艺术生活中从“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技艺与思想、“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精神归宿这两个角度诠释了雕琢美作为一种普遍认识观念和潜在意识的存在状态。其中,前一角度立足于本体,从雕琢美的概念形成,衍变,成型,发展上升到成就,并随着精神孕育、实体与意识转化、物象反馈等方向进行探讨,从物质实体与意识精神的相互影响挖掘雕琢思想的普遍意义和深层能力,确立雕琢美的立论;而后一角度的雕琢复朴思想作为上层建筑,以结合社会形态、思潮源流、传统造物、当代社会文化等方式,体现雕琢复朴之美的观念对于艺术思想的解释作用,论证雕琢美的价值。文论以中国传统造物为标本探寻雕琢之美体现出的的特殊艺术功能,论证方法为理论论证为主,举例论证和因果论证为辅,论证...
【文章来源】: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1.定义
2.内涵
3.功能
第二节 课题研究及意义
第二章 雕琢的产生
(一) 生存的造物
(二) 神性的触发
1.神性崇拜
2.万物有灵
(三) 形式与内容的沉淀
1.沉淀的意味
2.产生的原理
3.取用方法
第三章 雕琢的演化
(一) 分化的参与者
1. 礼教之美
(1)青铜器
(2)玉器
(二) 儒道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雕琢的使用
(一) 痕迹之美
(二) 仪式之美
1.明式家具
2.霍去病墓群雕
第五章 雕琢的当代发展
(一) 文化融合
(二) 何为匠心
(三) 雕琢复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229409
【文章来源】: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1.定义
2.内涵
3.功能
第二节 课题研究及意义
第二章 雕琢的产生
(一) 生存的造物
(二) 神性的触发
1.神性崇拜
2.万物有灵
(三) 形式与内容的沉淀
1.沉淀的意味
2.产生的原理
3.取用方法
第三章 雕琢的演化
(一) 分化的参与者
1. 礼教之美
(1)青铜器
(2)玉器
(二) 儒道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雕琢的使用
(一) 痕迹之美
(二) 仪式之美
1.明式家具
2.霍去病墓群雕
第五章 雕琢的当代发展
(一) 文化融合
(二) 何为匠心
(三) 雕琢复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229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2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