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8 19:06
本文通过对当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研究,旨在说明以当代公共艺术介入的方式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延续乡村历史文化,是对我国乡村建设思路的新的探索。我国的乡村建设实践一直处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的过程中,在政治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方式开始走进公众视野,公共艺术以更温和的方式,从精神文化,物质追求等方面介入乡村建设过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艺术介入到乡村建设是乡村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而不仅局限于城市公共空间。文章首先对于选题背景、目的、意义进行阐述,将当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作为研究重点;接着分别对当代公共艺术概念和乡村建设进行概述,阐明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必要性;然后提出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总结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要素、介入方法、实施路径;接着依据现有案例的公共性,艺术性,可复制性等因素,挑选出6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当代公共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过程中,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公共性、艺术性与艺术介入乡村持续性的启示;思考当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启示与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乡建地图
间节约化的设计特点,在只能容纳15户的建筑面积上重新规划设计,最终使得建筑能够容纳24户村民。同时为了保留文村村原有的建筑肌理,拆除了与老村格格不入的新造“洋房式”民宅。建筑材料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等本土材料作为建筑外立面,改造民居采用统一的空间格局和材料类型,形成灰白黄三种基础色调,使设计后的民居建筑能与村庄整体风貌相互协调(图3.5)。王澍认为乡村振兴的方法存在于村落本身的建筑类型与村落整体形态中:让新旧建筑共存,历史与现代化共存是一种可行的乡建模式。[3]图3-2村落整体风貌(作者自摄)25王澍,秋落.那山那水那村--浙江富阳文村改造[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11):86-91.
第3章国内现有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案例的调查研究30图3-3村落北侧西新东旧分界明显(作者自摄)图3-4村内公共设施(作者自摄)图3-5改造房屋立面(作者自摄)(三)、模式经验与问题思考文村作为当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典型项目之一,其出发点是让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筑在急剧的现代化进程中得以保存,在乡村文化传承的同时,为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就文村个例而言,短期来看,“大师造村”模式吸引了外来游客的参观拜访,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整体考虑全国范围的乡村建设,文村的“大师造村”模式并不具备可复制性。这样通过建筑语言在乡村振兴上最多可以看做一种文化振兴乡村的方式,无法解决普适的乡村振兴建设的社会问题。文村在公共艺术介入形式上主要以居住空间入手,结合周边公共空间,传统浙江乡村建筑与艺术修饰的建筑相结合,在考虑艺术性的同时结合了当地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但这样的“大师造村”模式并不具备普适性,模式本身不具备复制性无法普及,且就文村而言,其建设过程中,模糊了村落主体,风格更偏向于艺术家个人风格,未能完全以村民为主体进行设计。3.2.2台南后壁乡土沟村—“自力营造”与“艺术介入”相结合土沟村位于台南市后壁乡,2002年开始以公共艺术介入为主的乡村振兴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再思考——基于福建屏南古村落发展实践的启示[J]. 王孟图. 民族艺术研究. 2019(06)
[2]乡村公共空间中灰空间意向探究[J]. 孔子萌,刘馨悦,林思铭. 住宅与房地产. 2019(12)
[3]乡村危机,艺术何为?[J]. 渠岩. 美术观察. 2019(01)
[4]艺术乡建:重新打开的潘多拉之盒[J]. 渠岩. 公共艺术. 2018(05)
[5]农村艺术——台南县后壁乡土沟村“农村美术馆”[J]. 龚恺. 建筑与文化. 2018(09)
[6]吕品晶:在乡村寻找“遗失的美好”[J]. 雷册渊. 决策探索(上). 2018(09)
[7]从“许村计划”到“青田范式”[J]. 顾博. 中国艺术. 2018(09)
[8]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乡村改造实践[J]. 吕品晶. 世界建筑. 2018(08)
[9]从“青田范式”看乡土建筑伦理[J]. 刘姝曼. 中国艺术. 2018(06)
[10]简评批判地域主义的乡村振兴——以杭州市文村为例[J]. 赵潇欣,程龙. 现代城市研究. 2018(04)
博士论文
[1]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雷州半岛乡村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研究[D]. 梁林.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西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民居建筑模式研究[D]. 张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当代乡村民宿中的灰空间设计研究[D]. 曾怡君.武汉纺织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237221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乡建地图
间节约化的设计特点,在只能容纳15户的建筑面积上重新规划设计,最终使得建筑能够容纳24户村民。同时为了保留文村村原有的建筑肌理,拆除了与老村格格不入的新造“洋房式”民宅。建筑材料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等本土材料作为建筑外立面,改造民居采用统一的空间格局和材料类型,形成灰白黄三种基础色调,使设计后的民居建筑能与村庄整体风貌相互协调(图3.5)。王澍认为乡村振兴的方法存在于村落本身的建筑类型与村落整体形态中:让新旧建筑共存,历史与现代化共存是一种可行的乡建模式。[3]图3-2村落整体风貌(作者自摄)25王澍,秋落.那山那水那村--浙江富阳文村改造[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11):86-91.
第3章国内现有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案例的调查研究30图3-3村落北侧西新东旧分界明显(作者自摄)图3-4村内公共设施(作者自摄)图3-5改造房屋立面(作者自摄)(三)、模式经验与问题思考文村作为当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典型项目之一,其出发点是让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筑在急剧的现代化进程中得以保存,在乡村文化传承的同时,为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就文村个例而言,短期来看,“大师造村”模式吸引了外来游客的参观拜访,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整体考虑全国范围的乡村建设,文村的“大师造村”模式并不具备可复制性。这样通过建筑语言在乡村振兴上最多可以看做一种文化振兴乡村的方式,无法解决普适的乡村振兴建设的社会问题。文村在公共艺术介入形式上主要以居住空间入手,结合周边公共空间,传统浙江乡村建筑与艺术修饰的建筑相结合,在考虑艺术性的同时结合了当地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但这样的“大师造村”模式并不具备普适性,模式本身不具备复制性无法普及,且就文村而言,其建设过程中,模糊了村落主体,风格更偏向于艺术家个人风格,未能完全以村民为主体进行设计。3.2.2台南后壁乡土沟村—“自力营造”与“艺术介入”相结合土沟村位于台南市后壁乡,2002年开始以公共艺术介入为主的乡村振兴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再思考——基于福建屏南古村落发展实践的启示[J]. 王孟图. 民族艺术研究. 2019(06)
[2]乡村公共空间中灰空间意向探究[J]. 孔子萌,刘馨悦,林思铭. 住宅与房地产. 2019(12)
[3]乡村危机,艺术何为?[J]. 渠岩. 美术观察. 2019(01)
[4]艺术乡建:重新打开的潘多拉之盒[J]. 渠岩. 公共艺术. 2018(05)
[5]农村艺术——台南县后壁乡土沟村“农村美术馆”[J]. 龚恺. 建筑与文化. 2018(09)
[6]吕品晶:在乡村寻找“遗失的美好”[J]. 雷册渊. 决策探索(上). 2018(09)
[7]从“许村计划”到“青田范式”[J]. 顾博. 中国艺术. 2018(09)
[8]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乡村改造实践[J]. 吕品晶. 世界建筑. 2018(08)
[9]从“青田范式”看乡土建筑伦理[J]. 刘姝曼. 中国艺术. 2018(06)
[10]简评批判地域主义的乡村振兴——以杭州市文村为例[J]. 赵潇欣,程龙. 现代城市研究. 2018(04)
博士论文
[1]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雷州半岛乡村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研究[D]. 梁林.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西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民居建筑模式研究[D]. 张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当代乡村民宿中的灰空间设计研究[D]. 曾怡君.武汉纺织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237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3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