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思译本《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09:56
大卫·霍克思译本《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现存的两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译本之一,因文辞优美、语言地道而深受西方普通读者和专业学者的欢迎。其译本的最大突破点在于完整翻译了原文中大量诗词,不仅完整传达了诗词的内容,还兼顾了诗歌形式,将原文的阅读效果最大限度地展示给西方读者。本文以《石头记》诗词意象翻译为中心,通过分析霍克思针对不同语境下意象的翻译方法,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的文化起源。第一部分主要归纳霍克思译本《红楼梦》诗词意象的翻译方法。《石头记》诗词意象的翻译方法大致可归为直译、转换、增译、减译四种。霍克思在处理同一类意象时并不会采取单一的翻译方法,而是根据意象在《红楼梦》的语境和读者的文化语境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期取得最优效果。创造性强是霍克思译法的特色之一。第二部分主要探究霍克思译本《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方法中体现的文化差异。选取7种《红楼梦》中出现频率高、译法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将它们分别代入回中西文学作品中,归纳它们的基本含义并进行比较。霍克思的译法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主要在于同一意象在不同文化语境下信息量和含义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平原农耕文明和海洋商业文明...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1章 《红楼梦》诗词意象译法探微
1.1 直译法——精华欲掩料应难
1.1.1 文化多样性
1.1.2 文化共通性
1.2 转换法——借得梅花一缕魂
1.2.1 文化冲突
1.2.2 情感共鸣
1.3 增译法——跳脱秋生腕底香
1.3.1 释义
1.3.2 创造
1.4 减译法——淡极始知花更艳
1.4.1 强调
1.4.2 简化
第2章 《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的文化溯源
2.1 中西文化意蕴相异的意象溯源
2.1.1 生物习性影响人类活动——以杜鹃意象、鹤意象为例
2.1.2 经济形态影响价值认知——以玉意象为例
2.1.3 文化传统影响神话形象塑造——以嫦娥意象为例
2.2 中西文化意蕴相近的意象溯源
2.2.1 自然属性影响传统观念——以桃李意象为例
2.2.2 自然现象的共同联想——以月意象为例
2.2.3 悲剧性形象的共通——以湘妃意象为例
第3章 《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的启示
3.1 霍克思译文特色成因及评价
3.2 读者关照视野对译作推广的作用
3.3 霍克思译本《红楼梦》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 熊兵. 中国翻译. 2014(03)
[2]重过程,还是重结果?——译者的母语对英译文本的影响[J]. 王建国,何自然. 上海翻译. 2014(02)
[3]大卫·霍克思汉学年谱简编[J]. 王丽耘. 红楼梦学刊. 2011(04)
[4]亦步亦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思想——从卞译《哈姆雷特》谈起[J]. 许宏,王英姿.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2)
[5]一样的美丽 不一样的神韵——中西方月神之比较[J]. 付秋会.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2)
[6]《红楼梦》翻译与民族文化传播[J]. 毛卫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7]从Naiad客串潇湘妃子说起——以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霍译《红楼梦》[J]. 李修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8]意象与汉诗英译——以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其一)英译为例[J]. 张保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4)
[9]霍克斯译《红楼梦》中倾向性问题的思考[J]. 崔永禄.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06)
[10]谁解其中味——评《〈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J]. 吕洁. 中国翻译. 2002(05)
博士论文
[1]中英文学交流语境中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研究[D]. 王丽耘.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 李根亮.武汉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异化与归化理论观照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 陈智敏.南京大学 2017
[2]唐诗中的玉意象及其文化意涵[D]. 刘碧珊.西北大学 2012
[3]唐诗中月意象的情感内涵与艺术特征[D]. 宋巧芸.青岛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37595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1章 《红楼梦》诗词意象译法探微
1.1 直译法——精华欲掩料应难
1.1.1 文化多样性
1.1.2 文化共通性
1.2 转换法——借得梅花一缕魂
1.2.1 文化冲突
1.2.2 情感共鸣
1.3 增译法——跳脱秋生腕底香
1.3.1 释义
1.3.2 创造
1.4 减译法——淡极始知花更艳
1.4.1 强调
1.4.2 简化
第2章 《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的文化溯源
2.1 中西文化意蕴相异的意象溯源
2.1.1 生物习性影响人类活动——以杜鹃意象、鹤意象为例
2.1.2 经济形态影响价值认知——以玉意象为例
2.1.3 文化传统影响神话形象塑造——以嫦娥意象为例
2.2 中西文化意蕴相近的意象溯源
2.2.1 自然属性影响传统观念——以桃李意象为例
2.2.2 自然现象的共同联想——以月意象为例
2.2.3 悲剧性形象的共通——以湘妃意象为例
第3章 《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的启示
3.1 霍克思译文特色成因及评价
3.2 读者关照视野对译作推广的作用
3.3 霍克思译本《红楼梦》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 熊兵. 中国翻译. 2014(03)
[2]重过程,还是重结果?——译者的母语对英译文本的影响[J]. 王建国,何自然. 上海翻译. 2014(02)
[3]大卫·霍克思汉学年谱简编[J]. 王丽耘. 红楼梦学刊. 2011(04)
[4]亦步亦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思想——从卞译《哈姆雷特》谈起[J]. 许宏,王英姿.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2)
[5]一样的美丽 不一样的神韵——中西方月神之比较[J]. 付秋会.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2)
[6]《红楼梦》翻译与民族文化传播[J]. 毛卫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7]从Naiad客串潇湘妃子说起——以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霍译《红楼梦》[J]. 李修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8]意象与汉诗英译——以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其一)英译为例[J]. 张保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4)
[9]霍克斯译《红楼梦》中倾向性问题的思考[J]. 崔永禄.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06)
[10]谁解其中味——评《〈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J]. 吕洁. 中国翻译. 2002(05)
博士论文
[1]中英文学交流语境中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研究[D]. 王丽耘.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 李根亮.武汉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异化与归化理论观照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 陈智敏.南京大学 2017
[2]唐诗中的玉意象及其文化意涵[D]. 刘碧珊.西北大学 2012
[3]唐诗中月意象的情感内涵与艺术特征[D]. 宋巧芸.青岛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37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3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