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研究《玉米》中“第二人称叙述”的翻译
本文关键词: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研究《玉米》中“第二人称叙述”的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大批中国现当代文学被译介到国外。人们越来越体会到翻译质量好坏影响着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效果。翻译在文化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毕飞宇凭借小说《玉米》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之优秀中篇小说奖,又凭借《玉米》的英译本Three Sisters荣获2010年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可以说原著小说《玉米》和英译本Three Sisters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因此,本文试分析译介成功的案例,旨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经仔细研读原作,笔者发现毕飞宇最主要的艺术尝试是使用一种他定义的“第二人称叙事”。通常,我们阅读的小说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亦或是第三人称叙事,而毕飞宇的“第二人称”叙事,是什么呢?其实,它是一种采用不同人物话语/思维表达模式的特殊叙事技巧。毕飞宇(2003)本人在其书后序中写到:“人称决定了叙述的语气,叙述的距离,叙述介入的程度,叙述隐含的判断,叙述所伴随的情感。叙事技巧也是《玉米》这部小说在国内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笔者发现对于《玉米》“第二人称叙事”及其翻译的研究凤毛麟角。文学文体学家认为,任何文学作品,包括小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只翻译内容而忽略文体特征的文学意义只会造成“假象对等”。译者不能仅满足于传递相同的内容。因此,本文作者采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以文学文体学为视角,从语音、语相、词汇及语法层面对原文及译文进行深入分析。强化对“第二人称叙事”的认识,发现其文体特征,更好的理解其文学意义及功能。并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探讨毕飞宇特殊的“第二人称叙事”是否在译文中体现并实现功能对等,归纳出英译本中值得借鉴与值得商榷的地方。经深入的文体分析发现,《玉米》“第二人称叙事”采用了四种不同的人物话语/思想表达模式,分别是自由直接引语、自由直接思想、两可型及滑入型人物话语/思想表达模式。通过转换人物话语/思想表达模式,叙述者游离于角色中,拉近与读者的关系,反映出人物的主观判断和思想感情,借此达到讽刺的效果,这也是“第二人称叙事”最主要的文学功能。其文体特征可从以下四个层面归纳:语音层面,语气助词的使用;语相层面,双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使用;词汇层面,口语词、价值负载词及人称代词的使用;语法或句法层面,引入语及时态的使用。经比较研究,在翻译时译者进行了忠实的翻译,还运用破折号及斜体对特殊“第二人称叙事”进行突出标记,实现了功能对等。有几处“假象对等”,译者只译出原文的内容,而忽视了其“第二人称”叙事的特殊功能。笔者建议忠实地翻译原文“第二人称叙事”,将原文的讽刺效果译出,实现功能对等。希望此研究为汉译英小说翻译中叙事技巧的处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小说翻译 文学文体学 人物话语/思维表达 功能对等 《玉米》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2
- LIST OF ABBREVIATIONS12-15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5-22
- 1.1 Rationale15-18
- 1.1.1 Why Choose Yumi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Three Sisters15-16
- 1.1.2 Why Choose Literary Stylistics as a Perspective16-18
- 1.2 Significance18-19
- 1.3 Research Objective and Research Questions19
- 1.4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Collection19-20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20-22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2-29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Applying Literary Stylistics to Fictional Translation22-24
- 2.2 Previous Studies on"Second Person Narration"24-26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Yumi26-27
- 2.4 Summary27-29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ROK29-39
- 3.1 Types of Narration29-33
- 3.2 Modes of Speech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33-37
- 3.2.1 Modes of Speech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 in English33-36
- 3.2.2 Modes of Speech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 in Chinese36-37
- 3.3 Distinction between"Deceptive Equivalence"and"Functional Equivalence"37
- 3.4 Analytical Framework37-39
- CHAPTER FOUR A CASE STUDY OF"SECOND PERSON NARRATION"AND ITSTRANSLATION39-62
- 4.1 Forms of"Second Person Narration"39-51
- 4.1.1 "Second Person Narration"in the Form of Free Direct Speech39-43
- 4.1.2 "Second Person Narration"in the Form of Free Direct Thought43-44
- 4.1.3 "Second Person Narration"in the Form of BLEND44-48
- 4.1.4 "Second Person Narration"in the Form of Slipping48-49
- 4.1.5 Brief Summary49-51
- 4.2 Comparative Study on ST and TT of"Second Person Narration"51-60
- 4.2.1 Translation of Free Direct Speech51-55
- 4.2.2 Translation of Free Direct Thought55-56
- 4.2.3 Translation of Blend56-58
- 4.2.4 Translation of Slipping58-60
- 4.3 Summary60-62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2-65
- 5.1 Major Findings62-63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63-65
- REFERENCES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飞宇;;《玉米》之外的点滴[J];文艺争鸣;2008年08期
2 鲁敏;;《玉米》:最好滋味的老玉米[J];人民文学;2008年11期
3 李生滨;《玉米》的人称及其叙述态度与叙事情感[J];当代文坛;2004年01期
4 李生滨;叙述带给我们的亲切精致和心灵伤痛——细读《玉米》[J];名作欣赏;2004年07期
5 高彦;;身份“变形”开启的可能——论《玉米》的叙事策略[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史言喜;;嵌入历史深处的悲悯——《玉米》带给我们的感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7 赵丛浩;;浅析权力阴影下《玉米》中的女性形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6期
8 毕飞宇;《玉米》[J];科学之友;2004年03期
9 李子云;汁液饱满的《玉米》[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10 孙莹;;《玉米》中男性人物的去势书写[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惟群;嚼《玉米》谈细节及其它[N];文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卿;“我很高兴《玉米》还活着”[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王胡;《玉米》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毕飞宇;《平原》的题外话[N];中华读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产晓;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葛浩文夫妇《玉米》译本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周薇;改写理论视角下葛浩文英译《玉米》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付冰茜;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研究《玉米》中“第二人称叙述”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4 付冰茜;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研究《玉米》中“第二人称叙述”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5 姜嘉琪;《玉米》英译文本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施佳能;葛浩文夫妇《玉米》英译本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研究《玉米》中“第二人称叙述”的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