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营造与圣地建构——比叡山文殊楼建筑样式及供奉文殊七尊像考
发布时间:2021-07-09 01:50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返回日本后,在皇室支持下弘传佛法,并通过对延历寺文殊楼的营造设计完成五台圣地在日本的异地建构。而此神圣空间的建构模式影响至今,促进了日本佛教本土化的发展进程。由于延历寺文殊楼经多次烧毁重建,无法知晓原貌。笔者考证发现,延历寺文殊楼的营造和唐代佛教建筑(特别是长安大兴善寺文殊阁)之间有诸般关联。本文致力于探讨圆仁对文殊楼建筑样式的最初规划,楼内供奉的文殊及眷属七尊像的尊格样式,并着力解决圆仁通过何种方式确立文殊楼建筑的神圣性,进而揭示此神圣空间的建构模式对日本佛教发展的特殊影响。
【文章来源】:美术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 日本比叡山延历寺文殊楼现状
“隋唐佛寺……平面布局同样以殿堂门廊等组成以庭院为单元的组群形式。据《关中创立戒坛图经》载,大寺可多至十数院,且以二、三层楼阁为全寺中心。”[15]反观敦煌壁画中对盛唐至晚唐佛教建筑的描绘,如盛唐莫高窟第172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第148窟东壁药师经变;中唐莫高窟第361窟北壁药师经变、南壁阿弥陀经变,西千佛洞第15窟西壁阿弥陀经变(图2);及晚唐莫高窟第85窟北壁药师经变中的佛寺建筑等,多为二三层楼阁建筑。[16]图3 唐长安大兴善寺文殊阁复原剖面,李若水复原并绘图,王贵祥修改殿及寺院布局初探》,《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十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3页图17)
图2 敦煌西千佛洞第15窟西壁阿弥陀经变建筑白描图,中唐圆仁入唐担负重要宗教使命,通过笔者统计《圆仁入唐所见建筑样式一览表》[17]知,其日记记载了多处对唐代佛寺建筑的观察。他曾多次参访大唐重层寺院楼阁,归国后在延历寺所主持营造的重要建筑物也多采重阁样式。如“开金阁礼大圣文殊菩萨……阁九间,三层,高百尺余。壁檐椽柱无处不画。内外庄严,尽世珍异……次上第二层,礼金刚顶瑜伽五佛像……次登第三层,礼顶轮王瑜伽会五佛金像……粉壁内面画诸尊曼茶罗……瞻礼已毕,下阁到普贤道场,见经藏阁。”[18]“往大兴善寺,入灌顶道场随喜及登大圣文殊阁。”[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P.4049“新样文殊”画稿及相关问题研究[J].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05(03)
博士论文
[1]正法与正统[D]. 张书彬.中国美术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272767
【文章来源】:美术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 日本比叡山延历寺文殊楼现状
“隋唐佛寺……平面布局同样以殿堂门廊等组成以庭院为单元的组群形式。据《关中创立戒坛图经》载,大寺可多至十数院,且以二、三层楼阁为全寺中心。”[15]反观敦煌壁画中对盛唐至晚唐佛教建筑的描绘,如盛唐莫高窟第172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第148窟东壁药师经变;中唐莫高窟第361窟北壁药师经变、南壁阿弥陀经变,西千佛洞第15窟西壁阿弥陀经变(图2);及晚唐莫高窟第85窟北壁药师经变中的佛寺建筑等,多为二三层楼阁建筑。[16]图3 唐长安大兴善寺文殊阁复原剖面,李若水复原并绘图,王贵祥修改殿及寺院布局初探》,《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十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3页图17)
图2 敦煌西千佛洞第15窟西壁阿弥陀经变建筑白描图,中唐圆仁入唐担负重要宗教使命,通过笔者统计《圆仁入唐所见建筑样式一览表》[17]知,其日记记载了多处对唐代佛寺建筑的观察。他曾多次参访大唐重层寺院楼阁,归国后在延历寺所主持营造的重要建筑物也多采重阁样式。如“开金阁礼大圣文殊菩萨……阁九间,三层,高百尺余。壁檐椽柱无处不画。内外庄严,尽世珍异……次上第二层,礼金刚顶瑜伽五佛像……次登第三层,礼顶轮王瑜伽会五佛金像……粉壁内面画诸尊曼茶罗……瞻礼已毕,下阁到普贤道场,见经藏阁。”[18]“往大兴善寺,入灌顶道场随喜及登大圣文殊阁。”[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P.4049“新样文殊”画稿及相关问题研究[J].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05(03)
博士论文
[1]正法与正统[D]. 张书彬.中国美术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272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7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