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握砂》中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19:11
与日本古典和歌相比,近代短歌虽然仍以五七五七七为主体进行表现,但在词、句、意象、美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表达方式灵活自由、富有个性,可以说在传统短歌的基础上有了自身的发展。明治时代以后涌现了大量作家的优秀作品,而石川啄木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对日本近现代短歌进行研究,中文译本的翻译是要解决的前提条件。根据笔者查阅的资料,到目前为止相关的翻译理论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古典和歌进行,而对于近现代短歌的关注有所欠缺。本文将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使用文献调查、译本背景分析、反向翻译等方法,对近现代短歌翻译的内容中心导向与形式中心导向的翻译策略选择进行探讨。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集中于先行研究方面,以石川啄木的近代短歌的原文和中译本为中心,收集了研究者对短歌翻译中内容中心和形式中心导向的翻译策略的论述,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石川啄木短歌到目前为止存在的典型的内容中心和形式中心导向的中译本进行统计收集,接着引出本论文的问题提起、介绍本文研究意义与方法,并对正文部分要使用的奈达功能对等和逆向转换的翻译理论学说进行介绍。第二章,探讨译者的翻译观在何等程度影响译者的翻译,即在正式进入译本分析之前,对《一...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要旨
1. 绪论
1.1 先行研究
1.1.1 内容中心的翻译导向
1.1.2 形式中心的翻译导向
1.2 译本统计
1.3 石川啄木短歌的译介
1.4 问题提起
1.5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2. 译者的翻译观
2.1 周作人的翻译观
2.2 短歌翻译与新诗运动
2.3 周作人的短歌翻译
3. 译本概观
3.1 石川啄木的短歌观
3.2 林水福译本《一握之砂》
3.3 周作人译本《一握砂》
4. 功能对等视角下《一握砂》译本评析
4.1 宏观层面的功能对等
4.2 宏观层面的逆向转换
4.3 微观层面用词的功能对等
4.3.1 双音节词
4.3.2 拟声词,拟态词
4.3.3 语气助词、切字
4.4 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策略
5.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白居易和杜甫对石川啄木诗作的影响[J]. 曲岚,郁伟忠.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2]论石川啄木的托尔斯泰观[J]. 池田功,刘立善. 日本研究. 2012(04)
[3]天才诗人的光与彩——读石川啄木的《一握之砂》、《悲哀的玩具》有感[J]. 蒋苇苇. 学理论. 2012(29)
[4]从诗论和歌论看石川啄木的文艺理念[J]. 陈世华. 译林(学术版). 2012(05)
[5]石川啄木评论“时代闭塞的现状”的社会意义[J]. 陈世华. 山东外语教学. 2012(04)
[6]石川啄木的《罗马字日记》新解[J]. 王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7]周作人与石川啄木[J]. 李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8]石川啄木短歌集《一把砂》的音韵研究[J]. 陈世华,王煜婷. 外语研究. 2012(03)
[9]论石川啄木短歌的抒情性[J]. 魏凤麟. 文学教育(中). 2012(03)
[10]论石川啄木的《罗马字日记》[J]. 池田功,刘立善. 日本研究. 2011(03)
博士论文
[1]1932-1945:东北沦陷区翻译文学研究[D]. 高云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硕士论文
[1]民俗文化视野下的周作人日本译作[D]. 陈赛.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中日拟声词拟态词对照[D]. 杨玲玲.山东师范大学 2007
[3]感伤抒情与社会批判的变奏[D]. 崔琦.清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72164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要旨
1. 绪论
1.1 先行研究
1.1.1 内容中心的翻译导向
1.1.2 形式中心的翻译导向
1.2 译本统计
1.3 石川啄木短歌的译介
1.4 问题提起
1.5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2. 译者的翻译观
2.1 周作人的翻译观
2.2 短歌翻译与新诗运动
2.3 周作人的短歌翻译
3. 译本概观
3.1 石川啄木的短歌观
3.2 林水福译本《一握之砂》
3.3 周作人译本《一握砂》
4. 功能对等视角下《一握砂》译本评析
4.1 宏观层面的功能对等
4.2 宏观层面的逆向转换
4.3 微观层面用词的功能对等
4.3.1 双音节词
4.3.2 拟声词,拟态词
4.3.3 语气助词、切字
4.4 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策略
5.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白居易和杜甫对石川啄木诗作的影响[J]. 曲岚,郁伟忠.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2]论石川啄木的托尔斯泰观[J]. 池田功,刘立善. 日本研究. 2012(04)
[3]天才诗人的光与彩——读石川啄木的《一握之砂》、《悲哀的玩具》有感[J]. 蒋苇苇. 学理论. 2012(29)
[4]从诗论和歌论看石川啄木的文艺理念[J]. 陈世华. 译林(学术版). 2012(05)
[5]石川啄木评论“时代闭塞的现状”的社会意义[J]. 陈世华. 山东外语教学. 2012(04)
[6]石川啄木的《罗马字日记》新解[J]. 王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7]周作人与石川啄木[J]. 李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8]石川啄木短歌集《一把砂》的音韵研究[J]. 陈世华,王煜婷. 外语研究. 2012(03)
[9]论石川啄木短歌的抒情性[J]. 魏凤麟. 文学教育(中). 2012(03)
[10]论石川啄木的《罗马字日记》[J]. 池田功,刘立善. 日本研究. 2011(03)
博士论文
[1]1932-1945:东北沦陷区翻译文学研究[D]. 高云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硕士论文
[1]民俗文化视野下的周作人日本译作[D]. 陈赛.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中日拟声词拟态词对照[D]. 杨玲玲.山东师范大学 2007
[3]感伤抒情与社会批判的变奏[D]. 崔琦.清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72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7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