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日本新感觉派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及30年代中国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1-08-05 08:46
  20世纪20年代后期及3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文学作品在中国被陆续介绍。曾经在日本文坛风靡一时的这个流派进入大陆之后,马上受到不少中国文人的关注,不同背景和立场的作家们从事了“新感觉派”的翻译工作。后来,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产生了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作家为主的“中国新感觉派”。本论文中以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为限,关注日本“新感觉派”在当时的中国的翻译情况,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和整理以及作品原文与译文的对照,考察有哪些作家从事翻译,哪些作品被翻译,作家们翻译作品的目的以及他们的翻译工作中的问题或值得关注的特征。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关于已往的研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新感觉派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及30年代中国的译介概况
第3章 主要翻译作品的翻译特点与具体问题分析
    3.1 日语词汇的影响
    3.2 主要翻译作品的翻译特点与具体问题的分析
        3.2.1 梁希杰译《街之底》
        3.2.2 刘呐鸥译《色情文化》
        3.2.3 郭建英译《新郎的感想》、《艺术的贫困》
        3.2.4 章克标译《一个结局》、《春天坐了马车》
        3.2.5 张一岩译《日本新兴文学选译》
        3.2.6 丘晓沧《现代日本短篇杰作集》
        3.2.7 史炎《杀幻》
        3.2.8 高明译《亲事》、《变成白桦的人》、《春》、《旅行者》
        3.2.9 古巴译《母》
        3.2.10 岑译《蔷薇花》
        3.2.11 高汝鸿(郭沫若)选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3.2.12 黄源译《现代日本小说译丛》
第4章 当代的翻译作品
第5章 总述
参考文献及资料
致谢
附录A 新感觉派翻译作品译文分析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323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23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b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