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气、情与章学诚的“文弊”说
发布时间:2021-10-08 06:21
道、气、情是章学诚文论的核心范畴。章学诚将道作为文章内容层面的评判标准,以此区分六经之文、著述之文和文集之文;而将气与情作为同时影响文章形式及内容的要素,指出"气昌情挚"与"气盛情偏"对文章形式的不同影响,以及气质性情对于作者选择"写什么"的重要作用。章学诚将作文缺乏道以及平正的气、情皆列为"文弊",以此为标准对古今之文的弊端进行批评。章学诚的"文弊"说来源于其独特的学术思想——"文史校雠",反映了他的广义文学观。这一文学观一方面更接近中国历史上"文"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对文章审美特性的认识有所不足。
【文章来源】:晋阳学刊.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道:文之质
(一)“不得已”之文
(二)缺道之弊:著述沦为辞章
(三)道:文集之文的评判标准
二、气与情:由形到质
(一)“气昌而情挚,天下之至文也”
(二)“气胜情偏”之弊:天人之间
(三)气、情与学问
三、对于章学诚“文弊”说的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史家文心亦精微——章学诚文论的特色及其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略论[J]. 石明庆. 斯文. 2017(01)
[2]章学诚的文学发展史论及其现实意义[J]. 张富林. 文艺评论. 2015(10)
[3]“文体备于战国”说平议[J]. 何诗海. 文学评论. 2010(06)
本文编号:3423590
【文章来源】:晋阳学刊.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道:文之质
(一)“不得已”之文
(二)缺道之弊:著述沦为辞章
(三)道:文集之文的评判标准
二、气与情:由形到质
(一)“气昌而情挚,天下之至文也”
(二)“气胜情偏”之弊:天人之间
(三)气、情与学问
三、对于章学诚“文弊”说的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史家文心亦精微——章学诚文论的特色及其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略论[J]. 石明庆. 斯文. 2017(01)
[2]章学诚的文学发展史论及其现实意义[J]. 张富林. 文艺评论. 2015(10)
[3]“文体备于战国”说平议[J]. 何诗海. 文学评论. 2010(06)
本文编号:3423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423590.html